高校心理教育课程管理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aoji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实践表明,课程管理是影响高校心理教育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高校心理教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首先要做好有关课程管理工作,才能以管理保质量,以管理出效率。目前,我国高校心理教育课程,一方面存在着加强管理的实践诉求,因为教育行政部门还缺乏对高校心理教育课程的有效指导与调控,课程管理的随意性和非系统性较大;另一方面,开展课程管理研究是课程理论发展的迫切要求,虽然西方国家学校心理教育在师资培养、资格评定到教育服务内容、途径再到学术研究等方面都有可供我们借鉴之处,但是在高校心理教育课程及其管理上暂无参照性。而国内高校心理教育课程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抓紧进行课程管理的综合性研究、架构课程管理体系实为必要,且很迫切。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四个方面对高校心理教育课程管理体系架构进行论证与说明。第一部分是课程管理概述,对“高校心理教育课程管理”概念进行界定,阐释意涵、价值(取向)和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程管理的理论依据,分别阐明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等对课程管理体系架构的贡献。第三部分是课程管理的内容分析,简要阐明高校心理教育课程编制的管理,课程实施管理,课程评价的管理。第四部分是关于课程管理的对策思考,包括建立合理课程管理制度,做好课程编制的组织统筹,加强课程计划管理,促进课程“集约化”,合理开发和配置课程资源,运用科学的课程评价手段和实施课程的校本管理。
其他文献
经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同意,本文对2005年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抽样的7407名山西省成年女性(20~59周岁)体质测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以及统
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儿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一个必经时期,是个体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的重要发展时期。一方面初中生尚未成熟、可塑性较大;另一方面,他们开始走向社会,步入复杂的社会
1912年1月1日,随着中华民国的诞生,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政治的变革同时带来了教育的一系列变革。《普通教育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