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作为肝脏第二大恶性肿瘤,仅次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ICC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影响治疗及预后,因此ICC的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大部分ICC患者由于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无法手术切除,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ICC患者而言,相关治疗指南推荐,针对病灶局限于肝内,可接受TACE治疗,由于肝内胆管细胞癌异质性强,故TACE术后疗效存在较大差异。目前针对不可手术切除的ICC患者TACE术后的相关预后预测因素的研究较少,所以,我们开展该研究旨在探索并建立能够个体化预测ICC患者TACE术后预后预测模型,从而术前选择出能从TACE单一治疗中获益的不可手术切除的ICC患者。材料与方法:我们进行了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纳入人群为2008年01月至2018年04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确诊为不可手术的ICC并行TACE单一治疗的患者。我们先后进行基于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寻找出影响该类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并基于多因素结果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和筛选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该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原始数据集中位随访时间均为34个月。入组患者中位年龄为63岁(38-75岁),男性患者有48(68.60%)例,女性患者有22(31.4%)例。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后结果显示:3个因素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分别为:肝外转移、肿瘤个数、Child-Pugh评分。在接受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的ICC患者中,存在肝外转移、不存在肝外转移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13.0(95%CI:11.9-14.0)月、6.9(95%CI:3.5-10.3)月(P<0.001),肝内病灶数为≤≤≤1、>1个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3(95%CI:9.3-15.4)月、9.4(95%CI:6.4-12.3)月(P<0.001),而Child-Pugh 分期为A级及B级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5(95%CI:11.0-13.9)月及8.4(95%CI:0-17.5)月(P<0.001)。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了影响TACE单一治疗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及其对应模型,得分为:肝内病灶数(≤≤≤1个病灶得2分,>1个病灶得1分)、Child-Pugh分期(A级得2分,B期得1分)、肝外转移(无肝外转移得1分,存在肝外转移得0分)。基于多因素分析得到临界值得分为2.35分,得分小于2.35分的不可手术切除的ICC患者能从TACE单一治疗中获益,大于2.35分的患者不能从TACE单一治疗中获益(中位生存时间:11.8 vs 3.6月;P<0.001)。随后,基于多因素结果建立了能个体化预测接受TACE单一治疗的晚期ICC患者生存时间的列线图模型,并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准确性(c值为0.73)。结论:肿瘤个数、是否存在肝外转移及Child-Pugh分期是影响不可手术切除的ICC患者接受TACE治疗的独立风险因素。不可手术切除的ICC患者接受TACE治疗的预后预测模型可做为该类患者的早期评价,从而提高患者疗效,根据模型得分可知,得分小于2.35分的不可手术切除的ICC患者可能从TACE单一治疗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