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预防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部分肝切除术后复发的研究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200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乌司他丁的药用机理可以分为抑制酶的活性和抗炎的效应,作为尿激酶抑制剂(UI)的类似物,能有效抑制各种酶的活性,关于这一独特的药理学性质,目前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结肠癌肝转移部分肝切除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手术诱导肝细胞再生是刺激肝内微小转移灶进展的机制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参与晚期阶段肝脏实质性细胞再生的一重要因子,也是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成分。MMP-9的激活可以被乌司他丁的抗纤溶酶活性而抑制。本研究拟通过动物实验,评估乌司他丁在预防结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应用,拓展其在预防肿瘤复发方面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其机制,为指导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药理学依据及最佳用药时机,为干预结肠癌肝转移术后复发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及合理治疗方案。  方法:取人类结肠癌HCT116细胞常规培养、传代并最终调整浓度为2*107/ml的单细胞悬液;1%戊巴比妥钠腹腔内注射麻醉,并固定裸鼠;开腹经脾脏包膜下注入6周龄的BALB/C-nu品系雄性裸鼠,关腹;14天后取仰卧位再次开腹行肝左叶切除,关腹;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建立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乌司他丁早期治疗组:肝左叶切除术后立即予乌司他丁治疗,连续用药一周。乌司他丁晚期治疗组:肝左叶切除术后一周开始予乌司他丁治疗,连续用药一周。阴性对照组:安慰剂(0.9%生理盐水)治疗组。部分肝(肝左叶)切除术后21天处死裸鼠,取肝组织行HE染色鉴定有无肝癌,免疫组化检测MMP-9在肝肿瘤组织中的含量。  结果:  1.全部36例实验动物,处死后肉眼均可见肝内有黄白色结节,结节型肝癌有11例(30.56%),弥漫性肝癌有15例(41.66%),混合型肝癌10例(27.78%)(如图1所示);  2.全部36例实验动物肝肿瘤组织标本经HE染色后鉴定均为继发性肝癌(如图2所示)。  3.乌司他丁早期治疗组(1.898±0.342)肿瘤内的MMP-9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2.775±0.094)(如表3所示:F=73.318,p=0<0.01)  4.阴性对照组(2.775±0.094)肿瘤内的MMP-9水平显著高于晚期治疗组(1.079±0.345)(如表4所示:F=269.547,p=0<0.01)  5.乌司他丁早期治疗组(1.898±0.342)肿瘤内的MMP-9水平显著高于晚期治疗组(1.079±0.345)(如表5所示:F=34.12,p=0<0.01)  6.阴性对照组中,未经乌司他丁处理的肝癌组织中MMP-9(2.775±0.094)高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499±0.222)(如表6所示F=336.780;p=0<0.01);  结论:综上所述,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MMP-9生成从而抑制肿瘤浸润、转移;临床上对待转移瘤,术前应评估肿瘤所占肝组织的比率,避免行30%的肝切除;乌司他丁用药时机在肝切除术后一周为佳。
其他文献
目的:  1.通过对一株分离自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病人血液标本的马红球菌wy菌株进行鉴定和耐药性等表型检测,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