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3D-CPA)对婴幼儿血管瘤病灶进行治疗前评估、治疗后随访及疗效评价,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开展经皮局部药物灌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婴幼儿血管瘤病例47例(病灶48个),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一个月继续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两个月继续治疗前进行超声检查,采集二维超声数据和三维超声数据(体积值、VI、FI、VFI值),记录每次治疗相关的临床诊疗信息,并在后期数据处理时,计算三维体积参数前后增减百分比,博莱霉素注射量与治疗前三维血管瘤体积比值,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疗效评价:采用经皮局部药物灌注治疗法治疗婴幼儿血管瘤,37个病灶在1月内明显消退(包括8个7分和29个6分,共占77.08%),6个病灶基本控制(包括2个4分、2个3分和2个2分,共占12.5%),5个病灶治疗无效(包括1个1分和4个治疗后继续生长病例,共占10.42%);(2)首次治疗后一个月复查:三维体积值减小病灶的VI值增高和减小趋势均可出现,但第三次治疗前复查时呈统一减小趋势;极少数病灶治疗后体积增加,其三维参数呈现统一增高趋势;随访过程中VI值始终与VFI值保持一致性增减;(3)使用盐酸博莱霉素注射液经皮局部灌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博莱霉素推荐安全有效剂量0.34±0.03ml/cm~3,单次最大使用剂量2.0ml,其对应三维体积消退百分比为70.27±6.27%。结论:3D-CPA技术不仅能够在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行经皮局部药物灌注治疗前提供丰富的病灶内部信息和准确的病灶体积,治疗过程中三维参数的变化还能够准确地提示病灶内血供的演变过程,为研究婴幼儿血管瘤消退机制提供数据。更重要的是,3D-CPA技术能定量评估病灶体积的变化以及指导介入治疗药物有效合理的使用,为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随访和疗效评估提供新的、可靠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