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也称作自我指导学习或独立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地靠自己开展学习,是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并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学习。大量研究证明,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明显高于缺乏自主能力的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正在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是基础教育的失败者,英语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基础较差,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中职校的教学重点是职业技能培训,使得他们在英语等基础学科的学习方面基本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缺乏自主学习的动机,也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有必要使用恰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中职英语教学常用的评价方式为终结性评价,即对学生一个阶段英语学习的评估一般就是通过一张试卷来体现。但是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厌考的现象,他们对考试多持无所谓态度,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很难真实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起到评价所应有的对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反馈的作用,因此改变评价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被提上日程。在人文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兴起的形成性评价在中国已经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并被教育者所接受。形成性评价区别于终结性评价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反馈”和“过程性”。本文作者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实际,以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根据自主学习者特点,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各种工具进行了一个小型、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的目的在于验证在外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各种形成性评价工具可是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自主学习的特点,从而具备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一假设。这篇论文主要包括了五章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即中职英语教学及其评价现状,还分析了中职生自主学习现状。第二章回顾了形成性评价以及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常用的形成性评价工具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者实证研究过程。第五章是研究结论和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本研究把自主学习和形成性评价两大教改热点问题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的结合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预期效果,这不仅丰富了中职英语教学的评价模式,也实现了英语教学的一个最终目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