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及持续性康复指导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t_1984t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冠状动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2)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3)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4)评价持续性康复指导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术后康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指导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1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对患者进行基线调查,分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随后将自愿参加试验研究的107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及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持续性康复指导,于出院时、出院后的1个月、出院后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1)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其影响因素包括:病史、居住地、文化程度、居住方式、自觉症状严重程度、家族史。(2)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关系;与面对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与回避及屈服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3)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病史、家族史、独居、社会支持、屈服的应对方式等。(4)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面对的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屈服和回避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胸腔积液、肺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实验的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应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病史较短、有家族史、独居的患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估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引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方式应对疾病;持续性康复指导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鼓励患者面对疾病,督促患者建立有利于术后康复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运动水平,加速了患者术后恢复的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经济和道路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机动车辆明显增多,有关内蒙、河南、山西等一些重要矿区的调查显示,大中型车辆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汽车超载现象变的越来越严重,使得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性草本植物,以带鳞片的干燥肉质茎入药,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传统名贵中药材,有补肾壮阳、填精益髓、益精
语言是人类交流信息,沟通思想最根本最直接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汉语,有着漫长的历史,有着独特且深厚的文化积淀。随着中国对世界影响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社会
本文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宁德师范学院07、08、09级310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其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隧道修建的规模和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铁路隧道穿越各种软弱不良地层,如何实现在软岩地层的信息化施工成为了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领
声乐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科学性极强的学科。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对艺术类高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
毛叶枣(又称印度枣、台湾青枣)是90年代中期从台湾、广东等地陆续引种到我省种植成功的热带水果.它能当年栽培当年结果,种植三年后的果树,每株产量最高可达200kg;果实肉质爽
“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试论庾信后期的文学理论主张刘志伟,康元晧庾信后期集南北之大成的文学成就,为古今研究者所公认。他在文学理论方面有无建树呢?似乎很少有人提
期刊
【正】法律的实现——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八十年代,中国蓬勃的立法是对过去“法律虚无”年代的直接反动.然而,仅是汗牛充栋的法律并不足以树起法律的真正权威,更不能标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