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可能影响太子参品质的栽培措施及加工方式的研究,探讨对太子参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福建柘荣县英山乡太子参种植基地以及下村工业园区太子参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太子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太子参进行石灰改土(A)、套种遮荫(B)、密度控制(C)、施肥管理(D)、采收期控制(E)、加工研究(F)以及连作栽培(TR)等措施,与对照组(CK)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措施对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措施下的太子参产量不同,C组中产量变化浮动较大,E组的产量随时间推迟呈下降趋势。各组均值比较为D组>A组>B组>E组>CK>C组。A组、B组、C组、D组、E组中最高值分别为CK的1.15倍、1.10倍、1.16倍、1.32倍、1.10倍。2、不同处理措施下的太子参水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组和B组水分含量较为接近;C组和D组的水分含量波动较大。各组均值比较为E组>D组>C组>CK>TR组>B组>A组。A组、B组、C组、D组、E组、TR组中最高值分别为CK的97.90%、98.02%、1.04倍、1.05倍、1.02倍、98.52%。3、不同处理措施下的太子参灰分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A组的灰分含量较高,B组的灰分含量最低,C组的灰分含量波动比D组的大,E组和F组的灰分含量与CK相比较为接近,TR组灰分含量低于CK。各组均值比较为A组>C组>D组>CK>E组>F组>B组>TR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TR组中最高值分别为CK的1.21倍、83.79%、1.22倍、1.24倍、1.03倍、1.01倍、81.77%。4、不同处理措施下的太子参多糖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各组均值比较为TR组>E组>F组>A组>B组>D组>CK>C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TR组中最高值分别为CK的1.07倍、1.05倍、1.16倍、1.23倍、1.25倍、1.35倍、1.20倍。5、不同处理措施下的太子参皂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B组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C组中出现含量最低的处理。各组均值比较为B组>E组>A组>D组>F组>CK>C组>TR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TR组中最高值分别为CK的1.20倍、2.46倍、1.29倍、1.55倍、1.76倍、1.63倍、83.00%。6、对不同处理措施下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显示石灰、套种、密度、施肥对微量元素有影响;在采收期处理中,Cd、Cr、Pb、Ca、Co、K差异不显著,其余6种微量元素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在加工处理中,Cr、Ca、Co、Cu差异不显著,其余8种微量元素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在连作处理中,Cr、Li、Co、Cu、Fe差异不显著,其余7种微量元素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Cr元素对于任何处理的差异都是不显著的,即不同的处理措施对Cr元素几乎无影响。在微量元素与活性成分的相关分析中,Cu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Cd与水分呈显著正相关,Co与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无元素和灰分有直接相关关系;Li、Co与多糖呈显著正相关,无元素与皂苷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其他元素与活性成分无明显相关关系。7、本次石灰试验将太子参种植地的土壤pH有原来的4.480提升至6.244,虽未达到太子参生长的最适pH,但说明石灰在提高土壤pH上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与CK相比灰分含量、多糖含量与皂苷含量达到显著差异,说明改变土壤酸碱度对太子参品质的提高有一定作用。8、在试验中套种遮荫的B组的灰分、多糖、皂苷含量和CK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和水分无显著差异。B组的产量、多糖、皂苷高于CK,分别为CK的1.11倍、1.05倍、2.46倍,水分和灰分含量低于CK,分别为CK的97.90%、83.8%,说明套种对太子参的活性成分积累有一定促进作用。9、太子参产量在一定程度上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但密度过大反而使产量有所下降,产量最高的组合为8cm×10cm;水分含量的大小变化与密度大小变化相反,水分含量最高的组合为16cm×15cm;灰分中密度小的处理其灰分含量高,密度大的处理灰分含量低,但其中密度大小与灰分含量的大小无绝对的负相关;多糖含量大小的变化与密度大小的变化相反,在16cm×15cm上多糖含量最高;皂苷含量在8cm×15cm和12cm×15cm的水平上皂苷含量最高,而在密度最大的C1和密度最小的C6、C8上含量最低,说明适宜的栽种密度有利于皂苷含量的积累。综上,为使太子参产量和有效成分达到最大值,建议太子参的种植密度为8cm×15cm或12cm×10cm。10、D组中相关分析显示灰分、多糖、皂苷含量的高低与N、P、K的施肥量有关,与水分含量无关。N、P、K在2水平上达到产量最高;N和P在1水平上水分含量最高,K在3水平上水分含量最高;灰分中,N在2水平上灰分含量最高,P和K在3水平上灰分含量最高;多糖中,N和P在3水平上多糖含量最高,K在2水平上多糖含量最高;皂苷中各肥料在2水平上皂苷含量最高。建议施肥量为尿素668~1002 kg/hm2,钙镁磷肥1167~2333 kg/hm2,硫酸钾360 kg/hm2.11、不同采收期下的水分和灰分差异不显著,多糖为显著差异,皂苷则为极显著差异。产量随着采收期的推迟而下降,E1为E3的1.08倍;采收中期的水分含量最小,早期和后期的水分含量较大,E1为E2的1.02倍;采收中期的灰分含量最高,E2为E3的1.27倍;多糖含量随着采收期的推迟而下降,E1为E3的1.09倍,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前期与中期、前期与后期差异显著,中期与后期差异不显著;皂苷含量在中期含量达到最大,E2为E1的1.54倍,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前期和后期差异不显著。12、F组的灰分、多糖、皂苷含量差异显著。灰分含量较高的为烘干和晒干,烘干是阴干的1.18倍;阴干的多糖含量最高,其次为烫参,最低的为烘干,阴干是烘干的1.35倍;阴干的皂苷含量最高,烫参最低,阴干是烫参的1.94倍。综上,若考虑活性成分高低则建议采用阴干的加工方式,若考虑实际生产和经济效益则建议采用晒干的加工方式。13、太子参连作会对太子参的成分有影响。在对比中多糖含量呈显著差异,TR组为CK的1.20倍;水分、灰分、皂苷含量对比中,TR组低于CK,分别为CK的98.5%、80.6%、83.2%,说明连作对太子参的品质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