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近场地震响应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传统的抗震设计都是基于刚性地基的假设,然而在实际中,由于上部结构的反馈作用,地基会发生变形,致使上部结构的动力特性改变,所以对高层建筑,特别是桩基础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应该考虑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相对于常规地震,近场地震的作用效应特殊,破坏力极大,目前虽然对其的研究稍有成就,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近场地震响应的研究却比较缺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运用ANSYS分析软件,研究近场地震作用下,结构在考虑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的动力特性及其地震响应。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桩-土作用的本构模型及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桩-土非线性有限元结构模型,考虑桩与土的接触问题,对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土体采用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2、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桩-土模型和土弹簧桩-土模型桩,分析两种桩-土模型在桩顶施加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时的工作性能,并比较二者的差别。3、用ANSYS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实体桩和土弹簧桩的房屋结构模型,对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将分析得到的模态结果与不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模态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对三种结构模型进行近场和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比较各模型的地震响应,研究在近场地震作用下考虑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对于本文研究的结构模型,按传统的刚性地基假定计算出来的地震作用进行抗震设计较为保守。
其他文献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由于盐腐蚀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退化已成为土木工程界面临的一大灾害,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电联营体项目管理的特点、管理软件的功能需求以及软件应用方法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对水利工程建设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得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必要采用软件进行管理;进而结合水电工程联营体项目管理主体多元化、内部沟通的系统性和资源整合的复杂性等特点,总结出适合水电联营体项目管理的软件,应具备能够提供统一业务处理和沟通平台、整合集成相关业务系统、可扩展开发并支持企
钢梁一钢筋混凝土柱组合结构(RCS)将是今后中、高层建筑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国外学者对RCS组合结构节点的力学特性及抗震性能已进行了较多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然而目前
学位
从临沧师专2010级新生体检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处于下滑状态形态,学生体质健康有待提高。通过现象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