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睾作为雄性生殖器官在雄性生殖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雄性生育极其重要。而附睾上皮细胞是针对附睾免疫病原入侵的一道有效的重要防线,同样对雄性生殖至关重要。目前已建立有关人,小鼠和山羊的附睾上皮细胞的培养体系,然而关于如何培养牦牛附睾上皮细胞,尚未见详细报道。本研究将新鲜牦牛附睾处理,采用组织块法培养牦牛原代附睾上皮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通过对附睾相关基因GPX5、TRL6、EPPIN、DEFB123、LCN6、CD37、CD52、GSG1、PTGDS、KCNJ12、SLC13A2和SLC28A1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测得附睾相关基因在培养的细胞中的表达,并与相应附睾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初步探讨相关基因在牦牛附睾组织及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获得结果如下:1.成功培养出原代牦牛附睾头,体和尾的上皮细胞,并将原代进行传代培养至第五代,获得稳定性能。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LR6、GSG1、KCNJ12、SLC28A1和SLC13A2无信号肽的存在,GPX5、EPPIN和DEFB123无跨膜结构,但它们均存在磷酸化位点,可能有对信息进行传递的能力。3.牦牛附睾相关基因在组织及上皮细胞中均存有表达,且在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趋势存在不一致的有GPX5、EPPIN、DEFB123和KCNJ12,说明它们在附睾组织及上皮细胞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调控机制。4.在附睾组织和上皮细胞中,CD52在附睾头部极显著高表达于体和尾(p<0.01),TRL6、CD37、LCN6及SLC13A2在附睾体部相对表达较高(p<0.01),GSG1、PTGDS和SLC28A1在附睾尾中高表达(p<0.01)。研究这些基因在附睾组织及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有利于为深入研究其在附睾的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组成形态的调控机理奠定基础。同时本研究亦为在体外培养牦牛的附睾头、体、尾的上皮细胞提供了基本依据,有利于我们在细胞层面上探讨附睾上皮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雄性牦牛的生殖机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