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义菊属中有丰富的野生资源,具备优良的抗逆性,对改良现代栽培菊花育种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菊花种质创新开展了广义菊属野生资源收集扩繁实验,筛选出了适合北极菊、蒙菊等资源组培快繁的培养基配方。选择菊属、女蒿属、短舌菊属、亚菊属的野生资源进行属间杂交,首次获得女蒿属F2代杂交种,证明女蒿后代具有良好育性。并对部分杂交组合不结实的原因开展试验讨论。主要结果如下:1.对现存种质资源数量较少的蒙菊、北极菊两种植物材料进行组培扩繁,试验筛选出启动培养基MS+6.BA 1.00 m/L+NAA 0.10 m/L,蒙菊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0 mg/L+NAA 0.05 mg/L,北极菊的最适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0mg/L+NAA 0.10 mg/L.瓶外生根的最适培养液为1/2MS+NAA 0.20 mg/L。并首次提出采用通用培养基对广义菊属进行统一的增殖培养,初步选择的通用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0 mg/L+NAA 0.05 mg/L。2.选择菊属、女蒿属、短舌菊属、亚菊属等6个属的13个亲本,35个组合进行属间杂交育种。共杂交473个花序,16537朵小花,得到种子1055粒,实生苗95株。对18株重点杂交种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技术鉴定,确定的真实杂交种为:女蒿x小红菊(2株)、女蒿ב金色穹庐’(1株)、女蒿×(楔叶菊×银背菊)(13株)以及蓍状亚菊×(楔叶菊×银背菊)(2株)。结合杂交结果认为女蒿与亚菊属遗传距更为接近,建议将女蒿归并到亚菊属。同时建议其(Ajania trifida)中文名为女蒿亚菊或三裂亚菊。并对女蒿12个杂交种后代进行开放授粉,证明女蒿杂交后代可育性良好。3.对结实较低的几个杂交组合的受精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戈壁短舌菊、蒙菊、贺兰山女蒿为母本时花粉附着量、萌发数量较少,有胼胝质产生,可以认为杂交组合不结实主要为受精前障碍。此外,高温环境下会导致花粉活力骤然下降,柱头可授性降低。综合分析认为短舌菊属、菊属、女蒿属之间的杂交不结实主要为受精前障碍,并且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