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氯腺苷对人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影响的体外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8-氯腺苷(8-chloroadenonosine)对体外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是否有抑制作用,为临床上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开发新型抑制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及方法】取第2、3代传代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做8-氯腺苷药物抑制试验。1. MTT比色测定法:将细胞转移入96孔培养板,分成6组,每组设定4个复孔。前两组分别设定为只含有细胞和培养液不含8-氯腺苷的阴性对照组,以及只含有培养液不含细胞及8-氯腺苷的空白对照组。后四组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8-氯腺苷(2,4,8,16μmol/L)的培养液。作用24 h、48 h、72 h和96 h后用MTT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各孔吸光光度OD值。2.流式细胞仪:分别设定不含8-氯腺苷的对照组以及含不同浓度8-氯腺苷(2,4,8,16μmol/L)的四个实验组。均作用48 h后,用流式细胞检测仪对各组细胞周期进行检测。【结果】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的结果1.MTT比色测定法:测定吸光度(OD)值后,根据OD值计算出各浓度组8-氯腺苷对人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率,将不同时间段各组抑制率进行方差分析(S-N-K检验),8-氯腺苷只有在4~8μmol/L浓度之间,以及作用48~72 h之间才具有如下的显著差异:即同一时间段内与其相邻的低浓度组比有显著差异,而且,同一浓度下与其相邻的上一时间段比有显著差异。所以,我们可以认为8-氯腺苷在4~8μmol/L组的浓度下作用48~72 h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对照组及含8-氯腺苷的各浓度组均作用48 h,采用χ2分割分析。从4μmol/L浓度组开始G1期细胞所占的比例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中, 4μmol/L及8μmol/L浓度组均与其相邻的低浓度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而浓度增加到16μmol/L后尽管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但与其相邻的低浓度组(8μmol/L浓度组)相比已无显著差异。此结果与MTT的结果相同。【结论】8-氯腺苷在4~8μmol/L的浓度下作用48~72h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该结果可为临床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图分型除外B型者)与正常对照组的中耳共振频率和静态鼓室图,及共振频率和静态鼓室图的相关性。探讨能否通过共振频率的改变来推测是
目的:  最近的研究发现,单体核型(monosomal karyotype,MK)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不良预后因素,但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摘要:《计算方法》课程数学科中实用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运用计算机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计算方法》教学中存在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实践和实验教学环节不够重视等问题。本文从《计算方法》课程的内容体系出发,结合笔者多年来的《计算方法》教学经验,探讨了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计算方法;计算机教学;实践实验教学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二位,热消融治疗采用微创的方式,促使HCC瘤灶局部温度迅速升高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该方法对机体侵袭性小、操作简便且可反复使用,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