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黄金乡与绿墙——解读“反面乌托邦三部曲”中的乌托邦精神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1589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乌托邦文学以“反面乌托邦三部曲”即扎米亚京的《我们》(1920),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1932)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1948)最为经典和为人所熟知。学界对“反面乌托邦三部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当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同质化”现象。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反面乌托邦三部曲”的研究起点不同,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也有所差别,但大多数研究者最后都会得出“反面乌托邦三部曲”是关于极权统治、工具理性以及人性遭遇奴役的警示。从内容层面看,小说文本的确把“乌托邦实现”的结果描绘成极权统治和工具理性对人性的奴役。但小说文本的情节设计和主人公的行动都蕴涵着对所处“乌托邦国度”的批判性、超越性。因此,本文尝试从小说文本的情节设计和主人公的行动入手,发掘小说文本中的乌托邦精神。  理解小说文本中的“乌托邦实现”对于本文发掘乌托邦精神有两方面意义。一、从内容的层面确证小说文本中存在乌托邦精神。如果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功能如曼海姆、利科所言,前者是维持现有秩序,后者是对现有秩序的颠覆。那么在“反面乌托邦三部曲”中,统治者是否都极力制造一种意识形态(无论从物质手段还是意识形态手段)即暗示或明示他们已经处于一种人类社会的顶层,他们旨在制造一种“乌托邦实现”的意识形态以维持他们现有的秩序。同样,小说中可能存在否定现有秩序的乌托邦因素。二、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分析,可以发现乌托邦精神的具体形态。换言之,论述小说文本中的“乌托邦实现”是意识形态建构以维持现有秩序,是论述小说文本中存在乌托邦精神的基础。由此,本文从小说文本出发,在分析小说文本中的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发掘“反面乌托邦三部曲”中的乌托邦精神。  基于三部小说具有一定的文本关联性,以及过往的研究对“反面乌托邦三部曲”缺乏整体性研究这两个原因,本文尝试将三部小说看作一个共时性文本。借用普罗普研究俄国民间故事的方法,总结出文本的四个叙事阶段(初始情景:身处乌托邦;意外发现:高墙的裂缝;情景急转:行动受挫;结局:回归平静)和十二个情节功能。  通过对文本初始情景的分析,发现意识形态通过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修辞,营造乌托邦业已来临的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意外发现这一叙事阶段,论述了文本中存在超越性、批判性的乌托邦精神,并发现乌托邦精神在“革命加恋爱”的叙事模式中解构了初始情景中的意识形态。通过对最后两个叙事阶段的分析,发现初始情景中的意识形态得到重构,乌托邦精神遭受挫折。因此,本文认为“反面乌托邦三部曲”文本经历了意识形态建构、乌托邦精神对其解构、意识形态重构的过程,使得整个文本呈现为环形结构。  最后,将文本置于历史的视域中得出文本的意义:文本的警示性意义一方面在于对极权统治、工具理性、人性遭受奴役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为在所谓“历史的终结”的意识形态下强调乌托邦精神。
其他文献
0 引言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的 2×6 0 0 MW燃煤机组是 90年代初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 ,其配套的励磁设备由西屋公司的分包商美国 CUTLER—HAMME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化的社会,计算机可以说是当下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了。21世纪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正致力于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劳动大军所必需掌握的技能。计算机是专业性很强,相当实用的一门学科,在经济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职学校的学生要面临就业,为了让学生更顺利地毕业和就业,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基于中职学校的特点,学习计算机技术是必然趋势。如何培养适合对路的学生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是摆在广大
青岛热电集团有限公司于1999年12月30日顺利通过了(SGS-yarsleyICS)公司ISO9001国际标准认证审核,成为山东省热力行业第一家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
介绍了基于多重化变压器连接逆变器的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Advanced Static VarGenerator)试验装置的结构,四重化逆变器是该装置的核心部件.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
2015年2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刘宗昌、任慧平、计云萍著的《固态相变原理新论》一书,共61万字,各地书店均有销售,也可以网上购买。该书总结了国内外及作者多年来从事材料科学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当前高校教学的重点,对培养计算机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智能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也进行了相应了改革,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从而满足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本文就智能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培养模式进行
学位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全体公民必备的素质。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点是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感觉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在高中生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加工、管理、表达等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高中学生必须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以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众所周知的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高中学生必须达到标准要求的信息素养,同时也要加强识别信息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