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72889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经前房维持器作眼内灌注行玻璃体切割+眼内注药术治疗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眼科住院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33例(33眼)资料较为完善者纳入研究。其中15例(Ⅰ组)在前房维持器作眼内灌注下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18例(Ⅱ组)在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穿刺口眼内灌注下行传统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手术过程的情况、术中并发症、术后炎症控制情况、视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1周和1个月眼压、角膜、玻璃体视网膜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组出院时视力提高者13眼,其中提高≥4行者1眼,1~3行者2眼,<1行者10例,视力无变化者2眼;II组视力提高者15眼,其中提高≥4行者0眼,1~3行者1眼,<1行者14例,视力无变化者2眼,视力下降者1眼,两组术后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组眼内异物摘出成功率87.50%,与II组88.8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视网膜脱离发生率I组1眼(6.67%),与II组3眼(16.6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眼内出血发生率I组2眼(13.33%),与II组3眼(16.6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角膜水肿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高眼压I组1眼(6.67%),II组3眼(16.67%),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随访1个月后,两组患者高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术后1个月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组与II组其余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前房维持器作眼内灌注下行玻璃体切割+注药术,能够取得在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穿刺口眼内灌注下行玻璃体手术同样的效果,并发症减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因减少了一个巩膜切口,简化了操作步骤,减少了由穿刺巩膜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同时在前房维持器灌注下,灌注液持续冲洗,更利于清除眼内病原菌及毒性产物等,减轻了术后炎性反应,利于促进术后视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在新生儿阶段,可以发生多种疾病,其中以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NP)最为常见,其严重的影响了新生儿的正常呼吸,成为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新生
1 理论支持rn农村患者普遍口腔卫生习惯差,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临床疗效确切.但传统的根管治疗术治疗周期较
期刊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口腔正畸患者治疗效果、美观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88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开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4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4例,其中对照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是否与儿童眼压存在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8-18岁近视患者240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屈光度分为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的健康宣教对萎缩性胃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萎缩性胃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
“健康第一”与增强学生体质是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要从“健康”一词入手,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导,以教师“美教”,学生“乐学”为主体
目的:研究开放性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跨关节外固定伴有限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及预后效果.方法:择取64例我院纳入的开放性膝关节骨折患者,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
一.R2’和T2’成像随年龄变化规律   目的:了解在3.0T磁共振上R2、T2、R2*、T2*、R2’、T2’各个年龄组的正常值,探讨正常人上述各值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了解R2、T2、R2*、T2*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何首乌的指纹图谱,为何首乌的生产提供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Water X-Terr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