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平流层(10-70hPa)半球环流流型年变化不同于对流层、低平流层的显著特点是其夏季存在以极地为中心、范围达半球的反气旋型环流为主的阶段.因此,在由冬到夏或由夏到冬的某个阶段,该层环流流型出现由气旋向反气旋或由反气旋向气旋型环流转变的过程.等压面半球高度场球函数系数A<,2><0>由负转正和由正转负能客观定量地反映这一转变.该文用NCEP/NCAR北半球1958~1997年中平流层五层(10、20、30、50和70hPa)逐日高度场再分析资料,计算出其球函数系数A<,2><0>,并据A<,2><0>稳定地由负转正的日期确定了逐年中平流层各层环流转型的日期,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春季中平流层环流转型日期的气候及异常规律及它们与平流层环流异常及与对流层环流的关系.其主要结果如下:1.中平流层环流转型日期的多年平均值及其随高度的变化,各层转型日期的气候变率及异常存在年代际、年际变化规律.多年平均20hPa环流最先转为反气旋型(平均在4月24日),然后逐渐下传,至70hPa(平均在6月17日)历时54天;而中平流层上部(10hPa、20hPa和30hPa)转型日期的年际差异较下部(50hPa、70hPa)大;50、70hPa层环流转型日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78年以前转型日期偏早,1978年以后偏晚.2.中平流层环流转型异常与赤道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振荡(QBO)及平流层臭氧总量异常存在显著相关联系.分析发现10hPa及70hPa层的热带纬向风与相应层环流转型日期之间的相关显著,10hPa热带东(西)风位相、70hPa西(东)风位相时环流转型滞后(提早).臭氧总量异常与中平流层转型日期异常之间为反相关关系,臭氧总量偏高(低),流型转型日期偏早(晚).3.中平流层环流转型与对流层重要系统(极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存在一定关系.70hPa层转型日期偏早(晚)时,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强)、位置偏东(西).10-70hPa转型日期偏早(晚)时,5-7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偏大(小),强度偏强(弱);10-30hPa环流转型日期偏早(晚)时,4月亚洲区和北半球极涡偏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