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创新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国都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创新体系的规划与构建是获取地区竞争优势,实现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调动各种创新资源支持创新活动的开展,通过创新主体的竞争与协作,使得各种创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保证各创新主体获取微观利益的同时,维护区域社会经济整体效益的实现。信息化环境下,信息资源是创新活动所需的基础性资源。信息资源在各创新主体间的流动在实质上促进了区域创新体系中各种创新要素的有效组合,因此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区域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与运行状态。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信息资源资源配置是涉及信息资源禀赋、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等众多影响要素的复杂系统工程,打破创新主体间的行业壁垒,有效集散区域内外部信息资源,通过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区域创新体系所体现的开放性、非线性和根植性等特征对于信息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影响和制约,加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我国尚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对于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的优化迫切需要系统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因此,开展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研究,揭示信息资源配置对于区域创新体系演进的作用机制,探寻科学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的解决之道,是提升社会信息福利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信息资源配置理论和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运用情报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围绕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首先通过引入信息资源熵的概念探讨了信息资源配置对于区域创新体系自组织的驱动作用;然后从区域创新体系内涵与构成出发深入剖析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主体和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中影响信息资源配置效用的关键因素,并基于用户视角展开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就如何实现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全文由引言和六章组成,主要内容如下:引言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分析目前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加以述评,借以引出本文的研究目标,对研究总体思路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就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加以介绍。第一章论述了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的基础理论。分别对信息资源配置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与内涵加以界定,阐明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与效果是判断区域创新体系边界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主体、环境和模式等的变化情况,并就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的作用和基本配置机制进行了探讨。本章综合情报学理论、经济学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等相关理论对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为后续研究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论述了信息资源熵变与区域创新体系自组织的互动关系。在文献支持下,提出了信息资源熵这一概念,在分析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熵化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区域创新体系自组织过程中,各创新主体与内外部环境不断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通过信息资源熵的“涨落有序”使得系统从远离平衡态持续向稳定平衡态演进。第三章针对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供求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分析了中介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提出中介能够有效弥补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市场失效”和“政府失灵”所产生的“帕累托改进”空间,有效提升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并从中介全程或非全程参与信息资源配置的角度,构建了中介参与信息资源配置理论分析框架,就中介这一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主体展开了深入探讨。第四章论述了信息资源配置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嵌入性”问题,认为区域创新活动也是创新主体通过交互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动态配置的过程,信息资源配置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和文化性嵌入,使得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区域创新的成效,并就创新主体行为嵌入性对信息资源配置的正面和负面效应进行了辨析。第五章为本文实证研究部分,采用问卷调查并依据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从信息用户的视角探讨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禀赋、创新主体、配置中介和创新环境对于信息资源配置效用的影响程度。第六章为建议与结语。根据本文研究成果,从信息资源配置环境、信息资源协同配置、信息资源配置中介、创新主体信息素养和信息资源有效供给五个方面提出改善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效用的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梳理与总结,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后续研究工作的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