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为配合经济环境的转变,香港为其汇率制度作出多次修定,最终目的亦离不开稳定香港的经济发展。从1983年开始至今,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应否取消、完善港元汇率制度及美元化等问题20多年一直争论不休。亚洲金融风暴中,联系汇率制度受到重大挑战,虽然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亦成功击退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但这次危机亦带来香港的多年的经济损伤:股市下跌、楼市下挫、失业率高企、投资者对香港失去信心。 然而,阿根廷货币危机的发生,令大量国际投资者及香港市民再次关注现时的联系汇率制度是否适合时宜,并以阿根廷经济的情况作比较。多次的货币危机当中,大部份国家都是使用固定的汇率制度。加之近年财政储备的流失、沙士疫症影响香港各行业、多年的物价水平下跌、内部需求不足、香港特区首长的政治领导地位备受评击,取消联系汇率制的声音不断,目的是以港元贬值,引入大量外资,解决严重失业、物价不稳、经济失衡问题等。 随着国家对香港实施「自由行」、CEPA等方案,香港亦受惠于中国的庞大商机。珠三角与香港之间的经济合作,为实现国家经济一体化、货币政策一体化迈进新里程。 本文就以是香港经济结构、联系汇率制度的特点、金融及货币危机的产生及后果、完善汇率制度等多方面作出分析。分析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整合,作为完善联系汇率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香港逐步使用人民币的长远目标作充分准备,当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同时,使香港与国内经济正式走向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