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CD和ES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和体外抑瘤作用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d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基因治疗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但多数临床试验显示单基因治疗的效果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所以融合基因治疗日趋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是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了胞嘧啶脱氨酶(CD)自杀基因和内皮抑素(ES)基因。CD基因在肿瘤细胞内表达的胞嘧啶脱氨酶将5-FC转化为5-FU,直接局部破坏瘤细胞;而ES基因在肿瘤细胞内表达的内皮抑素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成,使之不能形成新生血管,阻断瘤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同时也阻断了肿瘤的远端转移,达到间接抑瘤作用。本研究将CD和ES基因融合,并插入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具有直、间接双重抑瘤作用的重组腺病毒。 本研究首先用PCR方法从课题组构建的含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CD)中扩增出带有特异插入酶切点的CD基因,将其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构建成pAdTrackCMV-CD,进行酶切及PCR鉴定。然后用合成的带有甘氨酸linker的ES基因上、下游引物从前期构建的含ES基因的原核细胞分泌型表达质粒(pEZZ-18-ES)中扩增出glyES基因片段,再插入到pAdTrackCMV-CD中构建成含CDglyES融合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CDglyES。 采用高效、简便的细菌内同源重组方法将上述腺病毒穿梭质粒与E1缺失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同转化大肠杆菌BJ5183,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质粒prAd-CDglyES。用卡那霉素筛选重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扩增和测序对插入基因CDglyES进行鉴定。 天律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rAd* 经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和扩增,在荧光显微镜 下借助报吉基因GFP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监控和筛选重组腺病毒。采用氯化艳密 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用TCIDS。法滴定重组病毒的滴度。 为了证实融合基因CDglyES具有CD和ES基因的双重活性,将纯化重组 腺病毒稀释成 IX 10’0 TCID。0/L,分别感染肝癌细胞株 SMMCJ 和宫颈癌细 胞株 Hela 24小时,给予前药 5-FC,继续培养 48 ’J’时后,检测肿瘤细胞生长 抑制率;并与对照重组病毒rAd.CD和rAdLacZ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进行比 较。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 rad(oglyes/sF 系统对 swtwtcJy*细胞的 生长抑制率达 78.2%,与 rAd-LacZ/5-FC系统(52.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1:YAd-CDglyES/5FC系统(78.1%)和 rAd-CD/5FC系统门.7%) 对 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 rAd-LacZ/5-FC系统(50.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 异,p<0刀1;而 rAd-CDglyES/5fC系统和 rAdCD/5IC系统比较无显著性差 异,p>0.5。这一结果证实了CDglyES融合基因中,基因的融合未影响CD基 因活性。浓缩的rAd-CDglyES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 增殖的抑制率为 78.7%,而同样浓缩的 rAd-CD细胞培养上清液抑制率仅为 24.2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刀1。这一结果同样证实了**1社S融合基因中基 因的融合未影响ES基因的活性。 本研究应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CDglyES融合基因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抑 瘤实验,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腺病毒rAd(DglyES在体外具有直接和间接抑瘤 作用,初步证实了本研究的构思正确。但还有许多工作,如体外抑瘤的肿瘤细 胞种类、抑瘤作用与重组病毒和前药用量的相关性、体内抑瘤作用以及和放化 疗的协同作用等尚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工作一旦完成,将会开辟崭新的 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
其他文献
文章在Mendola(2008)和Wouterse(2010)的研究框架下,采用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进一步估计了农民工流动的异质性即流动模式差异对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劳
以南海三亚湾鹿回头海域八种常见造礁石珊瑚优势种的反射率光谱为代表,用光谱仪测量它们和此海域常见底质石莼以及碎石的反射率光谱。通过反射率、导数光谱法研究了三亚鹿回
非意愿性妊娠的绝大多数结果是人工流产,这会严重地危害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所以降低人流率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目前已成为WHO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的目标之一。本
盘锦市碱地番茄是在盘锦独特的高盐碱土壤和灌溉水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集成应用优良品种与特定的栽培方式,生产出独特风味品质与高营养价值的番茄果实。从品种选择、栽培方式与
视频行为识别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旨在对视频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做出分类。这项技术在视频检索、智能医疗监控、人机交互和交通安防等方向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需求。由于相机扰动、背景杂乱和视点变化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准确地从视频中分析和识别人类的行为仍然是一个具有难度的研究课题。前期的研究成果中,视频行为识别方法一般是采用人工设计方法提取视频中的相关特征,再结合分类器对特征进行分类。
<正>患者某,女,42岁,因"反复便血、排便习惯改变10月余"于2005年7月15日就诊,患者2004年9月因便后出血量大、喷射状,在天水市医院以"痔疮"治疗,效不佳,其后仍反复出血,每日排
会议
目的研究探讨不典型肺结核的DR和CT图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集的63例不典型肺结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与影像学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为主线的传统知识论已无法解释当下的科学技术现象,而且二者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拉图尔发现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的问题根
【正】 格西,意为“善知识”,即佛家所谓指引人们走上“正道”的师友,是旧时拉萨哲蚌、色拉、噶丹三大寺的僧侣学位。这一学位也是藏区宗教文化的产物,藏族是一个几乎全民信
期刊
煤矿安全培训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安全检查及煤炭管理机构的要求,使用固定的教材内容,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室内授课,课程结束考试结业的模式。没有从学员自身对安全培训的需求,以及煤矿企业对安全培训的需求等角度,来细分学员培训内容和模式。目前安全培训课程的时间设置较短,培训效果不能持久,即使安全培训过程中学员认真学习,课程安排合理,培训正常进行,考核结果合格,也只能说明学员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圆满完成了安全培训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