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学研究是历史教学的起点与基础,历史教学为史学研究提供传播与推广的途径。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吸纳史学研究成果,是历史教学与史学研究从割裂走向联系的必由之路,更是历史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硬性需要。但是由于历史教科书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使得教科书内容存在相对滞后性与片面性,对此,必须引起高中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相对于教科书的一成不变,历史教师则可以在教学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引入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以弥补教科书滞后的缺陷,为历史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更为客观真实的学习历史。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时应做类似的尝试与努力,文章即以“辛亥革命”作为课例,具体来探讨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效果。文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四大版本关于“辛亥革命”的教科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在阐述的过程中总结出各版本内容的选择特点和异同。其次,以各版本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阐述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再次,基于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辛亥革命”的教学,明确史学成果与历史教学的结合之处。最后,对高中历史教学吸纳史学研究成果进行反思,从教科书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更好的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