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研究从内部语言学向外部语言学的拓展,社会语言学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语言变异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而语言学的其它许多分支如话语分析,语用学等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语言变异现象。本文试图从言语社区这一视角来分析我们身边颇具特色的一种语言变体-大学生流行语,并探究这一语言变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目前,流行语已渗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学界对其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其中有些研究涉及到某些具体语域,如网络流行语,手机流行语等。但是,在大学生流行语这一领域,深入全面的研究却微乎其微。那么究竟何为大学生流行语?现有的语言学理论如何运用于解释大学生流行语?大学生流行语的使用在性别差异方面有何体现?大学生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流行语有哪些语言特色和发展趋势?研究大学生流行语对语言研究和语言规划有何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从社会学、社会语言学和词汇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流行语,并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忠实、详尽地搜集大学生流行语,是本项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为使分析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流行语的特色,笔者将研究范围确定为南京地区的大学生,从两个方面搜集语料。通过对650名选中的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共搜集到637条流行语作为本文的语料。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搜集到的大学生流行语进行了分析,所用理论涉及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两方面。
作者首先用内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语料进行分析。所涉及的理论主要为词汇学中的词性分类法及词的发展模式。首先,从语法功能角度对语料进行分类描述,以期对大学生流行语有一感性认识。其次,从词汇学中词的发展方式对语料的来源和构词方式做了详细探讨。大学生流行语的词汇发展方式与传统的词汇发展方式相吻合,即通过借词,新造和语义转换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最后,作者总结了大学生流行语的三大社会功能:表明身份,体现独特,促进交流。这一部分主要为定性分析,但在对词汇发展方式及语料来源进行总结时,同时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作者用外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所搜集的语料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所涉及的理论主要有:语言变体,言语社区,语言与文化、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规划等。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变体,大学生流行语内部也存在变异现象,所涉及的变项有年龄(年级),职业(专业),性别等。作者重点考察了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流行语使用中的体现,并从两个方面对语料进行了定量分析:词汇选择和对流行语的态度。
大学生流行语的出现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从语言与文化、思维的关系出发,对大学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定性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大学生独特的心理文化特征,总结出三大矛盾:新旧思想的矛盾,一般与个别的矛盾以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其次,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客观因素,其中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渗透和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是主要着眼点。
本文将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言语社区来考察,在分析其内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流行语与整个汉语语言系统的相互关系,并且探讨了流行语的发展对语言规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