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面貌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农村金融体系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其突出表现是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弱化。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要调整职能,合理分工,扩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服务范围”。所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无论是从农业所具有的独特产业特征来看,还是从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农业政策性银行产生以前的政策性金融职能履行情况来看,农业背景和金融背景都证明了在我国成立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必要的、正确的。然而,回顾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与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我国仍然处于一个研究、探索的初级发展阶段,以至于在其运行中存在着缺乏法律法规保障体系、资产负债失衡、与财政等部门关系不顺、缺乏金融支农合力、潜在风险突出等问题。究其根源,既由农业政策性银行运行环境的因素,也有农业发展银行自身原因。综合考察分析并借鉴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运行实践经验,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应从法律保障和监督制约体系、资金来源渠道、职能范围调整、经营管理机制完善等方面分别采取对策。 本文把农业政策性银行现状的研究置于一个历史发展进程中来考察,把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运行实践与国外经验进行对比,通篇贯穿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而得出结论:为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要通过法律法规建设保证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运行环境,适时调整其业务范围,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并创造性地提出利用现有邮政储蓄、社会保障基金以及民间资金、金融市场来拓展其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