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ilove19830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莺歌海盆地位于南海西北大陆边缘、发育众多不同类型的底辟构造,底辟及其伴生构造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及保存具有重要影响。但受控于地震资料品质和构造解释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我们对底辟结构-构造特征常常缺乏有效解译和精细刻画,而且对不同区块底辟特征差异的成因机制认识不足。因此,本文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对莺歌海盆地构造格架及典型底辟构造几何学特征进行解剖,基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相似性原理构建砂箱物理模型模拟实验,通过典型底辟构造与实验模型互证对比研究,探讨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并进一步揭示其不同类型输导体系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意义。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基于走滑-伸展、弥散性走滑剪切模型模拟实验,揭示出实验模型与莺歌海盆地结构-构造及沉积建造特征具有较高相似性。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基底边界断裂带之间,非底辟带发育高角度弥散性走滑断裂系统,而底辟带以塑性应变为主,同时沉积沉降具有“断陷-坳陷”垂向双层结构特征。因此莺歌海盆地中新统之上地层中断裂体系不发育、为碟形坳陷,并且整个盆地缺少明显的控盆边界断裂,而表现出弥散性走滑变形特征。(2)基于弥散性走滑-底辟物理模型模拟实验,揭示出底辟演化过程中塑性物质发生垂向-侧向差异刺穿变形,导致底辟体具有椭圆状-螺旋状非对称几何形态,而且底辟带周缘物质具有“前缘高速、后缘低速”的运动学特征,在剖面上表现出“前缘压扭、后缘张扭”的局部应力突变结构。通过模型与莺歌海底辟构造间几何学-运动学的互证对比,揭示出弥散性走滑活动是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形成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其诱发了底辟活化、且控制了底辟展布形态。(3)同沉积载荷与底辟隆升动力相互作用控制了底辟结构形态以及围岩层系的变形。早期快速同沉积模型将形成锥状的埋藏型、弱刺穿型底辟,早期缓速同沉积模型将形成圆柱状-喇叭状的强刺穿型、塌陷型底辟,而晚期加速同沉积模型将形成指状的刺穿型底辟。受控于多阶段走滑与沉积中心迁移耦合过程,莺歌海盆地东方区、昌南区、乐东区同沉积过程与上述三种模式具有一致性,从而呈现出相似的底辟构造演化过程。因此,莺歌海盆地底辟类型的多样性受控于区域构造演化所引起的同沉积速率及厚度的差异。(4)基于模型实验-盆地原型对比,揭示出莺歌海盆地垂向输导体系由底辟带的花状结构、底辟结构以及非底辟带的弥散结构组成。底辟结构及其伴生断裂是浅层背斜或断背斜圈闭的主要运移通道,而底辟截断圈闭、地层尖灭圈闭的成藏主要靠翼部牵引剪切破碎带;而弥散结构输导体系为斜坡区复合岩性圈闭成藏提供了运移条件。此外,底辟非对称结构对天然气聚集具有重要影响,底辟长轴端元为应变集中区域,形成了绝佳垂向输导条件,与底辟后缘局部拉张环境相比,底辟前缘的挤压背斜具有更好的成藏条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华西法唇裂修复术治疗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8年5月应用华西法唇裂修复术为11例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患儿进行了治疗,手术方法均以华西
当前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玉米复种中过量施肥现象较为普遍,大多数农民过于注重小麦季施氮而忽视玉米的需求,较少将小麦-玉米周年复种作为整体考量,并且氮肥种类单一,这些问题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还造成环境污染。为探索关中地区小麦-玉米周年生产适宜的氮肥运筹模式,本试验采用当地农民施氮方式(N1:小麦270 kg N·ha-1,玉米240 kg N·ha-1)为对照,从施肥时期、肥料种类方面设置了4个减氮优化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翼状胬肉术前准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分别采取
稠油密度大、粘度高对开采和集输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目前主要的稠油降粘方法有掺稀降粘、加热降粘、乳化降粘、添加降凝降粘剂、减阻技术和改质降粘技术。其中改质技术可使
背景与目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妊娠滋养细胞的肿瘤,即使是多发转移细胞肿瘤,其治愈率也很高。GTN包括起源于绒毛和绒毛外滋养细胞的病变,具有不同程度的增殖、侵袭和播散性。GTN包括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astic tumor,PSTT)、侵蚀性葡萄胎(Invasi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作为我国第一部较全面调整仲裁关系的法律,已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它的颁布施行,为公正、及时地解决经济纠纷,维护社会主义
电能作为国民发展的重要动力,电能质量对于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电网接入的负荷也日趋多样化,新能源大规模并入电网也对配电系统电能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对电能质量进行科学评估是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基础,不但对提高配电系统电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健全电力市场体制的重要手段。针对现有电力参数采集系统无法满足分布式配电网多维度评价的问题,结合电能质量检测设备的相关国
微电网作为大电网的有益补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微电网综合负荷预测是微电网能量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测结果直接影响微电网的源荷平衡。本文针对微电网综合负荷预测问
当前,机器学习领域内的研究大多关注如何对机器学习的算法、模型进行优化,而忽略了模型的安全性问题。尽管在输入理想的样本时,这些模型有着近乎完美的表现,但在实际环境中,这些模型在训练阶段和模型推理阶段都有可能受到对抗性样本攻击。本文以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为对抗性攻击的应用场景,强化学习模型价值迭代网络(ValueIteration Network,VIN)为攻击目标,进行对抗性样本生成方法的研究。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