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吨大型油轮结构关键节点的疲劳强度分析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e_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近些年来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耗国。而中国自产的原油,早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这就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必须依靠进口原油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海外的石油基本都是通过油船由海上运入国内的,因此国内包括国际航运,需要大量油船,特别是三十万吨级左右的超大型油轮。 由于大型油轮的船体非常庞大,因此如何保证它的船体结构强度是设计此类船型的难点。而结构关键节点的疲劳强度又是难点中的难点。目前三十万吨超大型油轮在国内的自主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此类大型油轮的疲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论文正是在此背景下,针对大型油轮疲劳强度这一难点,通过有限元计算,对船体疲劳关键节点进行深入地研究,找出较好的节点结构形式,用以指导今后的设计。此外,本论文的疲劳强度计算中基于即将生效的双壳油船结构共同规范(JTP)的疲劳指导文件进行的,目的在于研究新规范生效对船体的疲劳有哪些新的影响。 所谓疲劳,是指船体在低频交变载荷的长时间循坏作用下,出现破损裂缝——疲劳裂缝。论文首先分析三十万吨大型油轮在海上可能受到的各种交变载荷,包括舷外海水的波动压力以及舱内液货的波动压力等,以及分析计算这些载荷的方法。 然后,论文将分析确定油轮船体结构中最容易出现疲劳破损的关键节点。在船体结构当中,承受较大交变载荷的高应力区域,构件连接部位的应力集中区域,最有可能被疲劳破坏。论文将找出这些重点区域,并对其中最关键的节点进行疲劳分析。 接下来,论文叙述了如何进行疲劳计算的历程。船体结构的疲劳计算,通常需要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介绍了疲劳分析所应用的基本原理以及所用的方法。 船体结构的疲劳强度通常用结构所受到的应力以及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寿命来表示。因此疲劳分析首先要计算出船体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计算疲劳应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软件,模拟船体在波浪中的受力模型,计算出船体的交变应力。本论文所应用的软件,为美国MSC公司出品的PATRAN三维分析软件。该软件已在造船界得到广泛的应用。计算出疲劳应力后,再通过S-N曲线及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校核船体的疲劳强度并计算船体的疲劳寿命。 最后,论文进行了一个详细的疲劳实例计算,并对结果加以分析。通过改变船体关键节点的结构形式,找到能改善节点疲劳强度的相对较好的结构形式,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船设计。
其他文献
AlN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功能材料,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AlN的制备技术及合成机制仍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Al2O3碳热还原法是现在制备AlN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Internet已成为社会重要的基础信息设施,是信息流通的主要渠道,也是地球上最大、最普及的网络系统,Internet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计
本论文跟踪了国内外关于流动控制问题的最新研究动向,对本领域内的研究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以动波壁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于流体力学中的经典问题:圆柱绕流及其流动控制
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力学理论的基础,它是运用物理学和数学的方法来描述交通特性的一门科学。它用分析的方法阐述交通现象及其机理,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交通现象及其本质,并使城
静电增强纤维过滤是一种新型的过滤技术,它在工业除尘和空气过滤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参阅了大量的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当前静电增强纤维过滤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建
本文推导了利用三元传感器阵及多元传感器阵抵消噪声和空间相关干扰的信号相位匹配法的原理,给出了噪声和干扰抵消后提取信号的表达式,并对该原理进行了仿真。 文章首先介绍了三元阵信号相位匹配法的原理,并将其引入到噪声和空间相干干扰的抵消中。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在计算带宽内,如果传感器阵接收信号中只含有噪声和期望信号,而不含有相干干扰,且噪声功率谱满足匹配条件,那么可将噪声完全抵消,精确恢复信号
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便携式低功耗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得压电式振动能量收集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供电方式而倍受关注,对该技术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压电悬臂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为基础,对一维线性压电式振动能量收集系统和一维非线性压电式振动能量收集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一维非线性压电式振动能量收集系统有较宽的有效工作频带和较高的输出电压。实际应用中振源的振动是多方向,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单原子层晶体结构,具有优良的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质。润湿性质用于表征固体表面属性,是指固体表面在和液体相互接触并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性质。近期学者对石墨烯的润湿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关于石墨烯是亲水性物质还是疏水性物质这一问题还没有定论。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了水滴在石墨烯表面的润湿过程,研究了石墨烯的润湿特性,并探讨了体系温度、石墨烯起伏度和石墨烯电荷密度等对润湿效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深入。传统的身份认证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高速信息化的要求,此时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在各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论文通过对电机CAD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面向用户的电机CAD概念,并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九五"国防科技预研项目"高精度平台挠性陀螺仪技术"项目中采用的达松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