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直接测量(Actual measurement,AM)为参考,评估患者的3Shape TRIOS 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Intra-oral Scan Model,ISM)和传统石膏模型(Traditional Plaster Model,TPM)牙列硬组织部分的准确度,并比较ISM和TPM牙列硬组织的3D偏差。另外分析两种模型的牙龈部分差异与牙周袋深度、牙龈炎症程度以及牙弓位置的相关性,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ISM和TPM关于牙龈软组织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1.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列区域准确度的研究选取28例已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周探诊检查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使用硅橡胶获取传统石膏模型,3Shape TRIOS 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得数字化模型。使用电子卡尺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直接测量,记录临床牙冠高度、临床牙冠宽度,及牙弓宽度。用3ShapeD810对石膏模型进行扫描,转化为STL格式文件,口内扫描数字模型同样转为STL格式文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Qualify 2012进行3D测量,记录两种模型的上述指标,另外在软件中对牙列进行剪裁和三维拟合对齐,记录两种模型的牙列表面3D偏差(D-RMS)。以口内测量值为金标准,使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判断口内扫描数字模型和传统石膏与口内直接测量相比牙列硬组织部分的准确度,并比较两种模型的牙列表面3D偏差。2.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龈区域准确度的研究患者纳入及模型获取同1,记录全牙列牙龈表面形态3D偏差(G-RMS)、各探诊位点处牙龈表面形态3D偏差(P-RMS)以及牙弓前、中、后段牙龈表面形态3D偏差(G-RMS1、G-RMS2、G-RMS3)。使用单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分析各探针位点处牙龈表面3D偏差与牙周袋深度、牙龈炎症程度的关系。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用于分析G-RMS1、G-RMS2、G-RMS3有无差异,用Tukey检验进一步进行两两分析,并比较两种模型的牙龈表面3D偏差。结果:1.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列区域准确度的研究以口内直接测量数据为参考,3Shape TRIOS 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和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列时的准确度均在0.1mm以内,3Shape TRIOS 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弓后端宽度的准确度略低于传统石膏模型(口内扫描数字模型上颌:0.25mm,传统石膏模型上颌:0.15mm,口内扫描数字模型下颌:0.26mm,传统石膏模型下颌:0.14mm),两种模型上颌平均牙列表面3D偏差为0.167士0.046mm,下颌平均牙列表面3D偏差为0.139±0.063mm,均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2.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龈区域准确度的研究经过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3Shape TRIOS 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和传统石膏模型牙龈软组织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牙周袋深度对ISM和TPM的P-RMS无影响(P>0.05);2.牙龈炎症情况对ISM和TPM的P-RMS无影响(P>0.05);3.上颌平均 G-RMS 为 0.081 ±0.216mm,下颌平均 G-RMS 为 0.074±0.183mm,明显偏差主要出现在牙弓后段、龈缘及龈乳头。4.牙弓后段ISM与TPM的G-RMS比牙弓前、中段大(P<0.05),为0.283mm,在临床所能接受的范围内。结论:在获取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模型时,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列部分及牙龈部分的准确度都在临床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可以避免对牙列压迫造成组织移位,在为慢性牙周炎患者取模时,口内扫描数字模型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