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问题的存在使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出“表面高增长、实质低效率”的状态,农村金融“量”与“质”、供给和需求以及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较明显。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客观上要求与地区差异性相适应的农村金融结构也不同。本文从结构角度对我国农村金融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探索通过构建差异性农村金融结构,实现异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认为在我国当前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以农村金融为主题、从金融结构视角出发对农村金融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农村金融结构理论研究的相关代表性文献进行综述,探索可供本文借鉴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分别对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工具和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体和分区分析,提出在推进下一步农村金融改革中重新构建农村金融结构的必要性。第四部分,对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构建符合各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农村金融结构的现实依据。第五部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和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农村金融供给重构,即构建我国差异性农村金融结构的设想。第六部分,阐述了我国农村金融结构构建中所涉及到的法律、政策、财政税收及基础服务等相关环境的配套建设。第七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