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故事是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的主要方式。民间故事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不但持久地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滋养了作家文学,无数作家从民间故事获得启发、产生灵感,亦或直接改编民间故事,创作出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国的民间故事浩如烟海,种类齐全,精品众多,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是中华民族辉煌文化的标志和见证。民间故事因为承载着丰厚的民俗、历史、文化信息,而引起了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的重视,而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通俗的审美趣味却未能引起文艺学、美学同样的重视,此殊为憾事。究其原因,与民间故事缺乏作家文学所具有的艺术技巧性不无关系。民间故事具有人物类型化、情节模式化的特点,看似艺术上简陋粗糙,却能广泛传播、经久不衰,必有原因。本文希望一探民间故事的内部结构,揭开其产生持久魅力的原因。民间故事数量巨大,研究民间故事必须首先限定一定的文本为样本。本文选择中国东北地区的民间故事为研究样本。作为中华大家园的一部分,中国东北地区拥有几乎全部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且中国东北地区的民间故事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既能代表中国民间故事,又能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东北三省及邻近的河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都已经出版各自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东北三省各县市大多编有本地的民间故事集,全面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为相应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民间故事看似五光十色,但又重复单一,同一类型的故事以多种异文的面目在各地出现,不同异文之间人物、情节、环境各不相同,但故事结构却惊人地一致。一篇篇具体的民间故事是以故事类型结构为核心,融合了本地的民俗、历史、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抓住故事类型也就抓住了故事魅力的关键。据此,本文以“故事类型”的角度审视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分析类型演变,挖掘故事结构,解读故事母题,探讨故事价值。本文选择从故事类型各自演变入手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为了揭示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类型各自演变的规律,本文比较了“蛇郎”型、“巧女”型、“灰姑娘”型、“狗耕田”型这四个中国东北地区最常见的故事类型与中国其它地区同一故事类型的故事。这四个故事类型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都出现了如下变化:主人公的性别改变;主人公能力改变;中间者身份改变;情节残酷化;不合东北民俗的情节消失;多个故事类型组合为一个故事,等等。这些变化来自东北民众对民间故事的改造,体现了中国东北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审美趣味。中国东北地区曾长期处于荒蛮状态,东北民众深受神话思维影响,生活艰难,民风淳朴,使得传入东北的故事类型变得更加刚健有力、富有崇高的审美趣味。本文运用苏联学者普罗普的民间故事理论,以及法国叙事理论,依次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类型的功能、行动元和回合。笔者发现,普罗普的民间故事理论虽然有很大的普适性,但在应对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却遇到障碍。普罗普提出一切民间故事有31项功能,而笔者发现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有33项功能,其中“刺探”与“获悉”合并为“获悉”,“加害”与“非分要求”合并为“加害”,增加“立誓”、“发横财”、“需要”、“交换”功能。这些功能分为主人公功能、反角功能和状态功能三类,大多成对出现。普罗普提出故事人物共有七种行动元:对头、赠予者、相助者、被寻求者、派遣者、主人公、假主人公。分析这七种行动元的彼此关系,可以将“相助者”区分为“助手”和“反助手”,将“助手”与“赠予者”合并为“助手”,将“假主人公”和“对头”合并为“对头”,设立“接受者”以标识承担任务者,设立“中间者”以标识故事中既可偏向主人公也可偏向对头的人物,并以“成功者”、“失败者”标识主人公与对头的身份。这样,将整理后的行动元关系制成如下行动元结构图:(?)故事回合由“起始功能”和“结束功能”相标识,以“谓语功能”推动回合的进展。故事回合可分为“打破生活的平衡”、“努力恢复生活的平衡”、“恢复了生活平衡”这样三部分。其中,“努力恢复生活的平衡”部分又可分为四个小回合:“赢取宝物”回合、“战胜对头”回合、“摆脱追捕”回合、“解答难题”回合。将这些回合连接起来,发现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的逻辑关系为:恶化可能→恶化过程→造成恶化→改善可能→改善过程→获得改善。各民间故事几乎都遵循这一逻辑关系,这是千千万万的民间故事都似曾相识的根本原因。故事类型由母题组成。本文尝试解读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中的四大母题:报恩、负恩、冒充、异婚,分别从民俗、心理、美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根源及反复出现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东北民众深受“天人合一”思想及以萨满教为代表的宗教思想影响,敬畏大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对破坏自然。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是一座艺术宝库。在神话思维、民俗传统、故事结构方面,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都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宝贵资源,树立了成功典范。要创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艺作品,就不能不从民间故事中吸取养料。要发展中国东北地区的文艺事业,建设东北地域文学,就必须开发、利用好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这宝贵资源。本文探讨了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类型与中国其它地区同一故事类型的区别,以及构成故事类型的母题之文化内涵,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揭示了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类型的特色及成因,并为其开发利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检验了普罗普的民间故事理论在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的适用性,修正了其理论的具体观点,绘制了人物行动元的关系图,归纳了民间故事回合的种类,揭示了民间故事回合推进的内部逻辑关系。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在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方面的空白,对进一步认识民间故事的艺术规律、开发利用民间故事资源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