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国际金融创新的一个新亮点。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将有助于促进我国住房金融资金的良性循环;缓解国内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压力;填补公积金贷款的部分缺口;有助于深化金融市场、推动金融创新并完善我国“金融基础设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中国房地产业和金融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宏观来看,中国房地产开发市场和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潜在的容量,本届政府正把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并且计划通过广泛推行住房抵押贷款来启动住房消费,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确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的起飞。从微观上来看,目前银行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问题上面临或将要面临资金来源不足、单一;风险集中;规模小、期限短;流动性差等困境。住宅金融的直接化是解决住宅产业发展资金缺口的重要手段,而通过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行抵押支持证券(MBS)是实现住宅金融直接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可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能够有效克服目前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实践中的缺陷,有利于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住房金融制度。 本文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一般原理和运作机制出发,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思想在我国运用的现实意义。探索我国实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所需的三个基本条件,进一步区别了创立和深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分析得出了我国实施"证券化"面临的真正障碍在于:一是商业银行转让其住房抵押贷款的意愿不强;二是利率尚未市场化;以及来自法律的约束。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我国实施"证券化"的切入点和基本框架。最后直接从住房抵押支持证券MBS本身出发提出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总体构想并提出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