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滞生物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分岔控制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W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动力系统的演化不仅依赖于系统的当前状态,还依赖于系统过去某一时刻的状态,因此具有时滞的生物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接近生物学背景.本文研究了多时滞种群动力学模型的稳定性、分岔及其分岔控制.分岔控制的目的是对给定的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设计一个控制器,用来改变生态系统的分岔特性,使之产生人们希望的动力学行为.本文基于稳定性定理、分岔定理和分岔控制理论等,设计了混合控制器,对多时滞种群动力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同时对时滞流行病模型的指数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考虑了一个具有三个时滞的两种群捕食被捕食系统的稳定性和分岔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一个基于状态反馈和参数调节的混合控制策略,该混合控制策略使原固有系统的分岔行为延迟或消失,从而对系统的Hopf分岔进行控制。   (2)考虑了一个具有三个时滞的两种群竞争系统的分岔问题,并通过规范形理论和中心流形定理给出分岔周期解的方向和稳定性.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3)研究了一个具有时滞的三种群Lotka-Volterra系统。研究了三种群时滞竞争系统的Hopf分岔控制问题,提出一个基于状态反馈和参数调节的混合控制策略,使原固有系统的分岔行为延迟或消失,并进一步用规范形理论和中心流形定理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分岔周期解的方向.最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混合控制策略对Hopf分岔控制的有效性。   (4)研究了基于污染环境中两种释放毒素的赤潮藻类和一种浮游动物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赤潮藻类离散时滞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模型的稳定性及分岔行为,得到了每个种群生存和绝灭的阈值,以及时滞和内禀增长率增加时,系统的变化情况.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5)研究了两个时滞流行病模型的稳定性.利用不等式技巧、稳定性理论研究一类具有分布时滞的SIS流行病模型,得到该模型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   (6)利用微分动力系统理论分析计算机单种病毒的传播规律,提出不考虑时滞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和考虑时滞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得到病毒是否最终消除的临界值R0,当R0<1时,得到无病平衡点(计算机病毒不流行),R0>1时,得到地方病平衡点(计算机病毒流行),由此给出控制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并证明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前药物体内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免疫学分析法、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生物检定法和理化分析技术等,这些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药物在体代谢检验研究。本文基于近红外荧光染料研究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希望为药代动力学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基于这个目的本文搭建一套用于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实时无损检测设备,对大鼠体内荧光染料和荧光标记药物的实时监测,得到药物浓度和荧光强度的时量曲线,和已有技术设
本文主要研究和设计了基于PXI总线的高性能数字I/O模块,高性能数字I/O模块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域测试仪器,能够在数字系统的设备调试和故障诊断中根据实际需要,对目标系统施加数
随着电子、航天、机械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结构也越来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以压电材料为代表的各种新型功能材料广泛地应用于智能结构的研究中,推动了智能结构的发展。本文以粘贴有压电驱动器/传感器的智能悬臂梁为对象,建立了智能悬臂梁的动力学模型,并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律和驱动器优化配置的研究。本文完成如下几个方面工作:1.简要介绍了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分析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高速船艇的研究极为重视。高速船艇的发展围绕着不断提高航速、改善航行性能而派生出多种高速船。翼滑艇是滑行艇和水翼艇结合的产物,其航行状态也可以看成
陀螺经纬仪的寻北测量不受气候条件、地磁场和其它磁场的影响,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南、北极除外)可以进行全天候的自主寻北测量,它已经成为工程测量和军事领域中用于定向的主要仪器之一。传统的陀螺经纬仪大多采用人工操作,工作繁重、测量时间长、随机误差较大。为了实现仪器工作的自动化、开发高精、快速寻北算法,本课题设计了一套基于PC机的陀螺仪自动寻北测量系统。该系统分为陀螺经纬仪、数据采集和测量软件三个部分。陀螺
近年来随着液化石油天然气需求的大大增加,LNG和LPG等特种液货船型大量投入使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也成为了液化天然气的使用大国,而我国的现产量已无法满足日
生产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生产设备的安全备受人们的关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人们对设备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而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由线圈绕成的转子控制棒位的驱动机构是大型旋转机械的关键部件,它直接关系到大型旋转机械的正常运行。大型旋转机械转子由于功率大、转速高、流量大、压力高、结构复杂、监控仪表繁多,运行及检修要求高,因此在设计、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等环节稍有不当,都会造成机组在运行时发生种种故障
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由大型动力设备导致的噪声问题日益明显。船舶噪声不仅影响船员正常工作和休息,严重时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此外,船体辐射噪声还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1][2]。
随着油气行业逐步走向深海,将油气从海底输送到海面的平台或FPSO上的柔性立管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立管,柔性立管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弯曲顺应性,适应更深的水深和更高的压力。然而,由于其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其疲劳分析极为复杂。实验证明,柔性立管的疲劳主要表现在抗拉铠装层上。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研究了深海柔性立管抗拉铠装条带应力计算模型,并进行疲劳分析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