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地区幅员辽阔,具有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多样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内蒙古地区传统文化中,藏传佛教文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深刻影响着该地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寺庙中心型村落这种独特的村落类型。当今,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村落文化因为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逐渐消失,但村落中所具有的空间形态特征以及其延伸出的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仍具有发掘和保护的价值。因此,探寻寺庙中心型村落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因素,并归纳影响因素作用下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对于丰富内蒙古地区聚落文化体系以及丰富我国传统村落文化遗存的类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以藏传佛教文化影响为切入点,以内蒙古地区典型寺庙中心型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对该类型村落进行研究。首先,对内蒙古寺庙中心型村落的形成进行分析,对其形成背景包括藏传佛教传播、定居行为普及等历史要素进行梳理,并对该类型村落的演变过程和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理论层面探讨藏传佛教文化在村落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对文章所涉村落进行对比归纳研究,在村落层面和院落层面以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对村落的选址与布局、空间构成、民居建筑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寺庙中心型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最后,以需求关系为切入点,保护更新为目的,结合调研情况对寺庙中心型村落中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原则和思路,对寺庙中心型村落空间形态层面的保护与更新提出策略。寺庙中心型村作为藏传佛教文化影响下内蒙古地区的一种村落类型,其在产生、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形态特征与普通村落存在极大差异,极具研究价值。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该类型村落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文献资料和可参考的科学指导依据。同时,能够对内蒙古地区村落的理解和认知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