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经与归心——论刘勰的儒佛融合思想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_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灭惑论》中,刘勰以佛统儒,反映了他对佛教心性体认的极大归属感,同时他又极力证明佛教与周孔名教契合无间,表明了他对名教的坚持和对制度世界的肯定。刘勰的《文心雕龙》亦随宗经和归心两大主线展开,一方面他以论文字表达的有效性表现对制度世界的安顿,另一方面他又用“心”勾通(人)“文”与“道”,以“心”具有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功能,力图将“文”变成超越现实的精神产品,与宗经保持一定的张力。“六义”的提出不仅平衡了两者的关系,还以其开放的性格融合玄道思想。两篇作品虽因所负历史任务不同而在具体融合儒佛的方式上有所差别,但总体上,对儒家名教的肯定、融合儒佛的趣旨和开放通变的治学精神始终贯穿于刘勰的思想中。并且,通过“六义”,我们还看到了六经在儒家诠释系统的中心地位有所后退的现象,以及作者回归传统儒学中和性格,和扩大儒家经典诠释空间的愿望。
其他文献
本文考察了环境法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机制,认为环境法的价值论对其实践效果具有双向作用,既强化和提升了环境法的法制化水平,又在工业化推进下促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化实践
本文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渗透方式思想进行了探讨。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理论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识形态概念,阐释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概念。 第二部分阐释了
消费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人通过消费,将物转化为人的生命力量、物质力量和精神养分,实现生命的存续与发展。消费合宜性是建立在自由平等的主体基础上的,以人的合理存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