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硅/聚乙烯复合材料直流介电性能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hl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网规模迅速增长拉动了输电电缆行业的大力发展。作为直流输电电缆绝缘材料的主要成分,聚乙烯的性能决定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及适用环境。直流电缆材料在加工过程会添加交联剂提高其性能以适应更高的工作温度,添加抗氧剂以延缓在长时工作下氧化作用引起的老化。本文研究了纳米氧化硅和聚乙烯共混的纳米复合材料在填充浓度、交联剂、抗氧剂和温度的影响因素下介电性能的变化。从电导特性、空间电荷抑制能力和直流击穿强度三个方面来探讨材料对上述影响因素的依赖关系。用熔融共混法制得文中所需本文所需九种材料。经平板硫化机压制成型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材料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和分析。为探讨填充浓度对SiO2/LDPE介电特性的影响,文中采用的填充浓度分别为0%、1%、2%和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电导率都逐渐增大。添加纳米SiO2后,材料的电导率明显变小,且随着填充浓度的增加,复合介质的电导率呈现下降趋势。在高温高场下表现尤为明显,90℃下40k V/mm时,填充浓度为1%的SiO2/LDPE的电导率比填充浓度3%的大一个数量级。与未添加纳米氧化硅的聚乙烯材料对比,纳米复合介质的空间电荷抑制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中填充浓度为1%的SiO2/LDPE的空间电荷抑制能力最强。纳米微粒的添加也提升了直流击穿强度。填充浓度从1%2%时,直流击穿强度降低,而从23%时直流击穿强度上升。在90℃时,三种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基本相同。为研究交联作用和抗氧剂对填充浓度为1%的SiO2/LDPE纳米复合介质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室使用熔融共混法制得六种材料。首先研究交联作用时,发现交联作用会明显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加剧空间电荷的积聚。但交联作用可明显提升直流击穿耐电强度,在高温时表现明显。其次,在研究抗氧剂作用时实验结果表明了两种变化趋势。一是XLPE材料中发现:添加抗氧剂后,材料的电导性增加,空间电荷分布较多,直流击穿强度也呈现下降趋势;二是SiO2/LDPE和SiO2/XLPE材料发现:添加抗氧剂后材料的电导率变化较小,在空间电荷抑制能力方面也没有较大的变化,但在直流击穿强度上变化较为明显。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剂的SiO2/XLPE的直流击穿强度在各个温度点均为最高值,对比SiO2/LDPE认为交联作用对直流击穿强度起到了提升的正效应,对比XLPE认为纳米SiO2粒子的引入加强了直流击穿强度。
其他文献
利用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成纳米微区的方法可以制备高度有序的LB膜,通过溶剂蒸气后处理可以进一步调节LB膜的表面结构,因此,研究溶剂蒸气诱导LB膜的溶胀及去润湿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两种不同分子量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嵌段共聚物(PS-b-PMMA,分别记为:SMMA34K和SMMA51K)LB膜在丙酮、四氢呋喃和二硫化碳三种选择性不同的溶剂蒸气处理下薄膜表面形貌
在3月12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了英国政府的防疫政策,迅速把“群体免疫”这个概念送上了热搜.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和我们的防疫政策有何不同?
期刊
随着近期雾霾问题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越来越凸显,那么遏制污染源的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而纯电动汽车因为尾气排放为零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其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天花,曾经肆虐数千年,杀人无数,但成了迄今全球范围内被人类消灭的唯一一个传染病.rn天花,是如何覆灭的?对今天的我们,又有哪些启示?rn
期刊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曾艺研究组,在实验小鼠中开展实验,成功鉴定出小鼠胰岛中的干细胞类群,并借助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获得了有功能的小鼠“人工胰岛”(
期刊
近年来,交流调速系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矢量控制相比,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DTC)因其简单的系统结构,较好的静、动态性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控制思想是:通过采用空间矢量分析方法,首先在定子坐标系中计算电机的转矩和磁通的相关参数,然后根据磁通和转矩误差指令以及磁通所在的空间扇区,直接选择逆变器的开关模式,最终实现对异步电机的高性能控制。本文对异步电动机高性能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和
上月,北京市宣布,从3月16日零时起,所有无症状入境进京人员,原则上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集中观察,费用自理.这是根据境外疫情形势发展,适应新的变化作出的相应调整.r
期刊
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钟南山院士再次成为公认的明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儒雅自信的风度和一往无前的气魄,84岁的他涨了不少“新粉”.据报道,这一个多月,钟南山收到“堆积
期刊
时变结构的研究是结构动力学的前沿问题,特别是反问题(时变结构模态参数识别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很不成熟。但大型柔性空间结构、高速飞行器和高速列车等实际工程又有迫切的需要,为
近日,中国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治理当前科研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