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多夫斯基《爪哇组曲》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guo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1870-1938)是伟大的美籍波兰钢琴演奏家,他所创作于1924—1925年间的《爪哇组曲》,无论从音乐内容、钢琴演奏技法和文化角度几个方面来看,都是同时代的音乐家很少深入涉及的领域。在浩如烟海的钢琴音乐理论研究的文献里,几乎很难查到有关它的诠释资料。扼腕之余,这也成为笔者将它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之一。作为钢琴炫技演奏的一代宗师,戈多夫斯基所创作的《爪哇组曲》在演奏技巧层面叠现了技术难度艰深的特点;同时,由于演奏技巧所要表现的音乐内容与过去各类音乐流派存在着颇大的差异,以及作品中某些加美兰乐器演奏的特征植入钢琴演奏中的特殊需要,使得《爪哇组曲》的演奏诠释方面增加了一些独特性和变量,本文将在演奏技巧方面提出一些与此相关的看法与观点。戈多夫斯基《爪哇组曲》的创作方式到底是将包括加美兰在内的爪哇音乐进行西化处理,还是戈多夫斯基借鉴爪哇音乐因素所构成的个性创作,甚或干脆就是纯粹的西方音乐,笔者将进行审慎的分析后再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发展多元文化理念的背景下,这部作品越来越显示出非常的文化意义,对强势文化以有力的自身价值证明,同时也对西方乃至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创作给予了极大的启发和一种开拓性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伟大的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本着批判继承的态度,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弘扬传统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