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金融业都遭受一定程度的冲击。而处于危机中心的无疑是银行业。银行业的发展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至关重要,并且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国金融开放与深化的程度。作为金融体系最为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对我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自身也经历了股份制改造、上市以及内部治理等方面十余年的改革,都已具备了一定规模。虽然我们有幸躲过了1998年和2008年2次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但金融业进一步的改革和开放势在必行,在全面开放的时点上,我们更需要分析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与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以及如何在全球经济与资本市场风云突变的未来提高竞争力?如何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这既是本文研究的背景,也是研究的目的。中国与俄罗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同为转型经济体,银行业改革的背景与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和可鉴之处,为此,本文以转型国家银行业绩效的因子分析法为切入点,将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独联体国家的商业银行绩效加以比较,在分析差异的基础上探寻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为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提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本文以理论与文献的研究梳理为基础,发现关于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研究大多是从盈利性角度的考察,并未运用综合性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因而部分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误差。基于此,本文确定了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效率进行分析评价,并建立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综合绩效上要落后于俄罗斯、乌克兰、斯洛伐克等转型国家,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从商业银行的微观指标来看,包括存贷比过高与净贷款流动负债比较低等,从而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能力较弱,最终导致综合绩效在转型国家的排名中处于末位。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我国的1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因素进行研究,主要的结论有: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主要因素为宏观及中观的影响因素,即GDP增长率、货币政策、金融深化程度与大型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等,而微观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却对银行的绩效无太大的影响。由此,我们认为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绩效的提高需要从合理制定货币政策、提高金融深化程度、进一步推进市场机制改革等几方面着手,而银行规模的盲目扩张对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并无太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