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全面理解和系统总结国内外社会-空间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杭州市西湖城市边缘区的实地调研,结合问卷调查和质性研究的方法,试图探寻城市边缘区发展特征,以及多元生活主体在居住、就业和消费空间中的实践,透析空间和社会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西湖区城市边缘区外来人口规模庞大且具有乡镇集聚指向特点,居民构成复杂,土地利用具有工业带动和重大项目带动双重特征,块状和工程性明显;公共配套设施缺乏,基础设施优劣并存。混居的社会群体与复杂的空间特征形成了双向互动。本地居民投机“种房”行为带着短期理性租金经济与远期空间赔偿双重心理,弱势的空间地位和空间诉求渠道的缺失潜藏着日常生活背后的空间冲突;外来居民基于生存的流动就业空间生产以及通勤与道路承载的矛盾显现了空间分配的无序。本地居民以大型、服务佳、质量好的要求在消费空间中体现自己的空间权益,思想上接收城市健康与非健康文化的侵袭,外地居民呈现出小范围、低频次和最小化的空间消费习惯。集体意识的缺失、城市现代性的冲击以及规划和政策的缺失是影响城市边缘区社会-空间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论文展现了城市边缘区空间的物质和社会双重属性,抽象概括了社会与空间的互动过程,弥补了城市边缘区空间社会性研究的不足,有助于理解当下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化的冲突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