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红色经典电视剧翻拍研究——新旧《敌营十八年》比较分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564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中央电视台由王扶林导演的9集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该剧在电视剧里运用了诸多悬念,开了反特、战争剧的先河。同时还第一次采用蒙太奇的手法,通过时空的转换,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感,营造出了扣人心弦的效果。该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轰动。时隔27年之后,2008年12月,新版《敌营十八年》作为央视年度压轴大戏登陆央视八套。  《敌营十八年》作为我国第一部本土化的电视剧历经27年后进行了翻拍,在央视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军旅题材电视剧中,《敌营十八年》具有典型性。首先,它是中国首部红色经典电视剧,而其后的翻拍和播放也是红色经典系列进行翻拍的一个代表,因此,两部电视剧的诞生都代表了中国电视剧在不同的两个时代背景下的创作风格、叙事方式,蕴含了中国本土电视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本文通过对新旧两个版本《敌营十八年》的深入分析,总结出了红色经典电视剧的三大规律,即差异性的市场化运作规律,精英文化的普适化规律和叙事技巧的综合性运用规律。这对于通过对新旧两个《敌营十八年》版本的研究,进而把握中国电视剧翻拍的规律,电视剧与社会意识形态、电视剧与受众的思维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课题采用研究方法介绍及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并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笔者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叙事策略三个部分,分别阐释了《敌营十八年》前后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特征;进而,笔者从电视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探索了电视剧中蕴含的商业规律和文化现象,从主流文化的演绎对比,市场导向的制播原则和受众的使用满足心理这三个角度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我国己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交通问题己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上海的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中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与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都要求全社会尊重和关注作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南麓的库尔勒市,栽培香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香梨是西汉张骞出使
期刊
电影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与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公认的具有最高技术质量的节目源。而数字电影的诞生和发展,在电影发展史上又竖立起了一块耀眼的里程碑。它以便捷有效
19世纪末是现代艺术萌芽的时代,生活在这一时期的英国人比亚兹莱是一位著名的插画艺术家。尽管他的艺术生涯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但其间创作的大量由对比强烈的黑白色块、冷峻清
电影作为一种“言说”的文本,与其他文本一样,具有自己的表意目的、表述技巧和表达效果。同时,作为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在表意上所特有的“话语方式”和“修辞手段”构成
期刊
领导干部的形象是一种号召力和凝聚力。在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应根据党的伟大形象、国家和民族的伟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卢胜进)由湖南省绿色食品协会和桃川洞名特优新产品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起草的《绿色食品江永香柚生产技术规程》,于11月12日在湖南省农业委员会举行专家
在全国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云南省西双版纳东风农场围绕和谐与发展两大主题,结合实际,借风扬帆,巧念硬、实、特“三字经”,创造性地开展这项活动。抓牢“硬”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