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协作通信系统中节点选择和功率分配问题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boliwen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的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无线通信正朝着高速率、高可靠性、低功耗和大覆盖范围的方向发展。分集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抗无线信道中存在的多径衰落和信道干扰,成为提高通信传输质量的重要技术。MIMO通过在发送端或接收端设置多个天线,可以获得空间分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受到体积、尺寸、成本和功耗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很多情况下无法在终端安装多个天线,因而提出了协作分集技术。该技术通过单天线终端设备之间彼此共享天线进行协作,形成一种虚拟MIMO系统,从而获得空间分集增益。协作通信技术可以扩大系统的覆盖范围,改善通信质量,降低发送功耗,同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可以应用于蜂窝网、Ad hoc、WLAN和WSN等。本文首先从分集合并技术入手,介绍协作分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分析协作通信中的三种基本协议,对各协议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简要介绍了解决协作通信系统中节点选择和功率分配问题的一般思路。然后基于放大前传(AF)协作协议,重点研究分析了瞬时信道信息下协作通信系统中的节点选择和功率分配问题。针对不同的系统模型,给出了节点选择算法和功率分配方案,并通过仿真实现,对比分析说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性能,对协作通信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选择的中继节点数目,将节点选择问题分为单中继和多中继节点选择。以单中继节点选择为研究基础,给出三种选择方案,并对比他们的效果,以系统的BER性能为评价标准,说明节点选择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情况。针对多中继节点选择提出一种简单的迭代选择算法,该算法利用接收信噪比的特点,选择近似最佳的中继节点参与协作通信,具有较低的复杂度,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BER性能。然后提出一种结合空时编码和节点选择的AF协作方案,利用空时编码和节点选择的优点,非常有效地改善了系统的性能。根据用户节点、中继节点的数目不同,给出了AF协作通信系统的三种模型:单用户单中继、单用户多中继和多用户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以单用户单中继的情况为入手点,讨论了功率分配方案的设计,重点研究另外两个模型下的功率分配问题。针对单用户多中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选择的功率分配方案,算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针对多用户多中继系统,从中继总功耗和用户间公平性角度考虑,提出了两种凸优化形式的功率分配方案:基于最小化中继总功率的功率分配方案和基于最大化最小信噪比的功率分配方案。基本思想是,在保证每个用户传输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中继总功耗;在中继总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平衡用户之间的服务质量差别。可以有效地保证每个用户服务质量,同时降低发送功耗。
其他文献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LDPC),是一类纠错性能接近Shannon限的好码,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QC-LDPC(Quasi-CyclicLDPC)码是一类非常重要的LDPC码,相对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典型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在人脸识别中,特征提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影响着后续分析和分类系统的性能。因此,如何有
人脸检测与跟踪是人脸信息分析中的基础和关键技术之一,在视频监控、人机交互、生物特征识别、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图像编码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人脸检测方面,本文
无线网状网(Wireless Mesh Network,WMN)是一种基于多跳路由、对等网络技术的高容量、高速率的新型网络。WMN本质上属于Ad hoc网络,但相比Ad hoc网络,其用户终端的移动性较弱
电气自动化就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可以说电气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可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業、农业、国防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高带宽大时延乘积网络的出现,目前的TCP拥塞控制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网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研究TCP拥塞控制的工作中,使其成
干扰一直是移动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影响移动通信系统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本质就是未按频率分配规定的信号占据了合法信号的频率,影响合法信号的正常工作,这也就产生了
住宅工业化是我国当前住宅建设的迫切课题。研究我国最有代表性的两种住宅工业化体系,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体系与支撑体及填充体分离的SI体系,通过梳理其发展脉络,比较和概括其特
CoMP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多基站、多用户和多天线资源,抑制或消除小区间干扰从而提高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成为了通信业界所关心的重点。然而,新技术的提出也伴随着产生了新的问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远作用距离、宽测绘带、全天时和全天候对地高分辨二维成像的能力,将 SAR技术与地面运动目标指示(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