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9月国家经贸委发布《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明确提出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2001年4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企业应当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2002年4月,财政部发布《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企业应当实行包括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这些行政规章的颁布,标志着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科学的管理理念已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并进入到规范和实施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三大职能是:计划(Planning)、控制(Controlling)和决策(Decision-making)。传统的企业管理侧重于事后分析和总结,利用过去的经验作为未来的指导。但是,在21世纪新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周期大大缩短、市场变化迅速。因为变化的不确定性,因此基于过去的经验不再是未来的标杆和指示器。管理的计划和预测职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变得越来越重要。MPC(管理、计划、控制)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而实现MPC思想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企业管理方法,而且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许多集团企业因为受长期计划经济管理惯性的影响,在推行预算管理上仍普遍带有计划的特色,尚未形成全面预算的理念,对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的内涵、地位和内容缺乏理论建设和实践运作。由于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上的误区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预算管理成效大打折扣,未能取得理想效果。本文探讨了我国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以及在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上存在的误区,通过分析中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差距,提出我国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旨在提高我国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