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的干燥花絮为研究对象,在综述了蓝刺头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药材质量标准、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药材指纹图谱和化学成分研究等内容,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蓝刺头药材的质量标准,从而有效地控制药材的质量,并进一步了解其主要药效的物质基础,为充分开发这一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质量研究方面,收集了4个不同产地的蓝刺头药材,以芹菜素-7-O-葡萄糖苷为对照品,建立了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总黄酮含量(≥2.4%)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芹菜素-7-O-葡萄糖苷含量(≥0.1%)的方法。对4个产地的蓝刺头药材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研究,通过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指纹图谱及检测方法,分别标定了16个共有峰,以控制药材的质量。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年A版)对指纹图谱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4批蓝刺头药材相似度都在0.9~1.0之间。
蓝刺头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乙醇提取工艺,确立了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5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粗提物进行了纯化工艺的考察,确立了最佳的纯化工艺为:LX-18型大孔吸附树脂,样品液中生药量与干树脂重量比1:1,依次用10BV蒸馏水、7BV50%乙醇洗脱,收集50%乙醇部分,减压浓缩至干,得到的总黄酮纯度在50.0%以上。
化学成分研究方面,从蓝刺头的花中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化合物,β-谷甾醇及胡萝卜苷等成分,并对其中的黄酮化合物芹菜素、芹菜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及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进行了相应的结构解析或确认,另外的1个黄酮化合物因纯度不够未作进一步的结构确认。初步比较了花、茎叶、根的异同,发现三者黄酮类成分差异较大。关于蓝刺头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