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ERCC1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组织及乙肝后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比较不同炎症程度以及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组织中ERCC1表达的差异,阐明该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纤维化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按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的轻重将86例CHB及乙肝后肝硬化病例分为炎症活动度轻度到重度,以及纤维化程度轻度到重度等不同亚组。应用SupervisionTM二步法检测86例肝组织中的ERCC1表达情况。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ERCC1表达各亚组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显著性水准。结果1.ERCC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见于两种肝组织的细胞核内。86例肝组织中,ERCC1阳性表达率为32.6%;其中,73例CHB肝组织中,ERCC1阳性表达率为31.5%;13例肝硬化组织中,ERCC1阳性表达率为38.5%。2.不同分组间比较:(1)在不同炎症活动程度亚组中ERCC1阳性表达率的比较:A组(G1,轻度)22例,ERCC1阳性表达有6例,阳性率为27.3%,B组(G1-2+G2+G2-3,中度)30例,ERCC1阳性表达有12例,阳性率为40.0%,C组(G3+G3-4+G4,重度)21例,ERCC1阳性表达有5例,阳性率为23.8%。炎症活动中度组的ERCC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炎症活动轻度及重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不同纤维化程度亚组中ERCC1阳性表达率的比较:D组(S0+S0-1,轻度)12例,ERCC1阳性表达的有3例,阳性率为25.0%,E组(S1+S1-2,中度)21例,ERCC1阳性表达的有9例,阳性率为42.9%,F组(S2+S3+S3-4+S4+肝硬化,重度)53例,ERCC1阳性表达的有17例,阳性率为32.1%。纤维化程度中度组的ERCC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纤维化程度轻度及重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同的性别、年龄、民族、肝炎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ALT、AST、T.Bil、Alb、A/G、凝血酶原活动度、e抗原、e抗体、AFP和HBV-DNA定量等亚组之间,ERCC1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RCC1阳性表达与HBV-DNA定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HBV-DNA(+)组的ERCCl阳性率为25.0%,明显低于HBV-DNA (-)组中的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ERCC1的表达随着炎症程度G及纤维化程度S的加重先升高后降低,尽管不同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亚组间的ERCC1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但提示ERCC1与慢乙肝和肝硬化演变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2. ERCC1的表达随着HBV-DNA的复制活跃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相互影响的机制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3. ERCC1的表达在不同的性别、年龄、民族、肝炎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ALT、AST、T.Bil、Alb、A/G、凝血酶原活动度、e抗原、e抗体、AFP和HBV-DNA定量亚组之间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