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考验之一即是耐紫外老化的能力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使用寿命问题。掌握聚合物在使用过程中对老化性敏感的性能指标并以此评价材料的耐老化能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它可以对材料的前期选型、中期评价以及产品的保质期做出指导。同时,作为电介质材料的聚合物,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是其基本的属性,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会对介电参数带来宏观上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人工加速老化下几种代表性聚合物化学结构与物理性能的变化,对其进行白度、表面接触角、力学性能、IR、DSC、XRD和介电参数等测试表征,研究表明介电参数对材料老化性整体上较为敏感,用其评价聚合物老化程度存在可行性和规律性,具体内容为:(1)以典型的耐老化聚合物PVDF为研究对象,发现PVDF膜在老化前后化学结构表征变化不明显,其外观白度保留率WR在长时间老化后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对于较薄厚度PVDF-c膜,介电参数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辐照9d后试样在103 Hz下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分别较未老化试样增加了22.6%、12.8%。其介电参数存在一定的老化程度敏感性。(2)以易老化材料PE为研究对象,发现PE膜老化后引入了羰基和少量的双键,其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下降。PE的介电参数随老化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老化48 h后,PE-p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比未老化试样增加了34.1%和10.6倍;而PE-c的对应参数则相应增加了18.7%和15.3倍。特别地老化后介电常数随频率近似线性下降,引入介电常数减量D的概念,拟合出D与老化时间之间的指数关系,表明以D定量评价PE的老化程度呈现较好规律性。另外辐照度变化对PE材料老化程度的影响也可以通过D值定量评价。(3)以易老化材料PP为研究对象,老化后PP膜的力学性能与辐照时间的关系曲线波动较大,同时辐照温度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也没表现明显规律。IR分析表明羰基指数的变化不明显。对不同温度辐照后的PP进行介电谱分析发现PP材料的D值与老化时间之间存在指数相关性,表明D可以定量评价辐照温度和时间变化对PP老化程度的作用。最后利用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出PP老化反应活化能为35.749 kJ/mol并且将人工老化下D达到临界值的时间推算到自然老化状态下的对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