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蛋白是人类食品和畜禽饲料中主要的优质植物蛋白来源,在畜牧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降低大豆抗营养因子对畜禽健康和日粮养分利用效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也是节约大豆蛋白资源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研究者针对不同大豆制品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大豆抗原蛋白在仔猪等幼龄畜禽日粮中的安全阈值目前尚不明确。β-伴大豆球蛋白由于热稳定性较高难以完全去除,且致敏性较强,是仔猪影响仔猪健康、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主要抗原蛋白。以β-伴大豆球蛋白为标尺,客观评估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的抗营养阈值,对于保障仔猪健康、提高仔猪生产性能,促进大豆蛋白源的科学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选取20头出生日期相同、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去势小公猪(杜×长×大)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分别添加1.0%、2.0%、3.0%和4.0%的β-conglycinin等量替代基础日粮蛋白,进行为期15天的饲养试验,通过比较仔猪的生长性能、养分代谢率、小肠消化酶活性、小肠绒毛形态、小肠吸收能力和过敏反应等参数,系统探究了β-conglycinin对仔猪的抗营养阈值。试验结果如下:1.经竞争ELISA法测定本试验各组仔猪日粮中β-conglycinin的含量分别为1.8mg/g、10.3 mg/g、20.7 mg/g、29.8 mg/g、40.3 mg/g。2.β-conglycinin可显著影响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物质代谢率,具体表现为:β-conglycinin添加量达到3%时,日粮干物质和粗蛋白代谢率便开始显著下降(P<0.05),4%添加组进一步显著降低了干物质与粗蛋白代谢率(P<0.05);当添加量达到3%和4%时仔猪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氮均显著下降(P<0.05)。除血清尿素氮外(P<0.05),3%和4%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当β-conglycinin添加量增加到3%时,可显著降低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且随着剂量增加至4%,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的下降程度进一步加剧(P<0.05),但平均日采食量未出现进一步显著下降(P>0.05)。3.随着β-conglycinin添加剂量的增加,仔猪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当添加剂量达到2%时,仔猪皮褶厚度、红斑直径、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组胺含量以及仔猪血清β-conglycinin特异性抗体IgG滴度显著升高(P<0.05);当添加剂量达到3%时,仔猪腹泻率和回肠内组胺含量显著升高(P<0.05);并且随β-conglycinin添加剂量升高至4%时,上述试验测定结果进一步升高,总体表现为4%>3%>2%>1%和对照组(P<0.05)。4.β-conglycinin添加量增加到3%时,可显著升高小肠各段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含量(P<0.05),使小肠黏膜绒毛长度显著降低和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并导致仔猪D-木糖吸收能力和小肠消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添加至4%时作用进一步加强(P<0.05)。2%添加剂量组仅显著影响十二指肠内各项测定指标及空肠、回肠淀粉酶活性(P<0.05),并未对空肠和回肠内其他指标造成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添加β-conglycinin剂量为1%,未发现仔猪出现过敏反应,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代谢、肠道结构与功能也均未受到显著影响;但当添加量增至2%时,仔猪出现过敏反应,但未产生明显的抗营养作用;当添加量增至3%时,仔猪过敏反应进一步加剧,开始出现显著的抗营养作用;而当添加至4%时,β-conglycinin对仔猪的过敏性和抗营养作用进一步升高。所以本试验条件下β-conglycinin对仔猪的致敏阈值出现在2%添加组(即20.7 mg/g),抗营养阈值出现在3%添加组(即29.8 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