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硝酮参与的不对称新反应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酮参与的不对称催化反应是合成手性1,2-氮氧杂环化合物和手性羟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尽管醛硝酮参与的反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对酮硝酮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论文围绕硝酮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开展研究,首次实现了简单酮硝酮参与的不对称催化环加成反应和亲核加成反应。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通过在氧化吲哚螺环丙烷上引入N-拉电子基,成功实现这一类低活性推-拉电子环丙烷的活化,发展了其与醛硝酮的高非对映选择性环加成反应。利用该活化策略,还实现了氧化吲哚螺环丙烷与醛、二聚巯基乙醛和对氯苯甲醛的反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醛/酮、羟胺与氧化吲哚螺环丙烷的一锅法环加成反应,实现了氧化吲哚螺-四氢-1,2-噁嗪的多样性快速合成。初步生物活性研究表明,新合成的螺环氧化吲哚具有抗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的活性。利用手性双噁唑啉配体/Ni(OTf)2络合物为催化剂,实现了氧化吲哚螺环丙烷与硝酮的不对称[3+3]环加成及动力学拆分反应,以优秀的对映选择性同时得到手性氧化吲哚螺-四氢-1,2-噁嗪和氧化吲哚螺环丙烷。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首例氧化吲哚螺环丙烷参与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在此基础上,还实现了简单酮硝酮与氧化吲哚螺环丙烷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不仅高效高选择性合成了系列含有连续四取代碳手性中心的氧化吲哚螺-四氢-1,2-噁嗪衍生物,而且这也是首例简单酮硝酮参与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最后,通过对反应条件的微调,还成功发展了醛、羟胺与氧化吲哚螺环丙烷的一锅法不对称环加成反应。2)通过选用课题组前期发展的Me2(CH2Cl)SiCN为氰化试剂,在手性双噁唑啉配体/Cu(OTf)2催化下,发展了首例酮硝酮的高对映选择性Strecker反应,以良好到优秀的产率和ee值合成了各种取代的手性N-羟基-α-季碳氨基腈。同时,利用产物官能团的转化反应,实现了一系列高附加值β-氨基取代或α-氯甲基酮取代的手性羟胺化合物的合成。核磁研究表明,酮硝酮与氰化试剂Me2(CH2Cl)SiCN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对此,我们推测可能是硝酮作为路易斯碱活化氰化试剂Me2(CH2Cl)SiCN的同时与之形成了大位阻的氰化试剂,从而有利于反应的对映选择性调控;这一点也通过对照实验得以证实,因为合适位阻的氰化试剂Me2(CH2Cl)SiCN在该反应中显示出比小位阻的TMSCN更好的对映选择性。而且实验研究表明,酮硝酮的顺反比对该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影响很大,仅高顺反比的硝酮可取得好的对映选择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深圳社区人群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深圳社区5940人进行测试。结果 深圳市民最常采取的应对方式是:“自己安慰自己(33.1%)”和“尽量看到事物好的
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作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因其庞大的使用量和本身的化学特性使得在生活污水和环境水体中被广泛检出,这也增加了水体治理的重担,并对饮用水安全带来风
本文介绍了一个使用鼠标的文互式图标制作系统MICON,讨论了鼠标和图标与屏幕显示的设备坐标系和视见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同时简要地介绍了交互式图形系统设计技术和鼠标器程序设计技
<正>电梯安装危险大,未尽责任应担责案例:胡某公司负责倾城小区四期工程的电梯安装,2015年4月10日,公司与朱某个人签订电(扶)梯安装委托合同,委托朱某负责倾城四期的14台电梯
自从Koblitz使用由椭圆曲线上的点构成的Abel加法群,提出了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Elliptic Curve Discrete Logarithm Problem,ECDLP),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lliptic Curve
为了解渤海中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3年8月采集了渤海中部海域34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检测了Pb、Cd、Hg、Cu、Zn和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Pb、Cd、Cu和Zn 4
大众一汽发动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作为大众集团旗下核心内燃机生产企业之一,公司成立十二年以来,通过持续稳定的高质量产品输出,获得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经营业绩。然而近年来,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传统内燃机制造企业,大众一汽发动机有限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坚持现有产品战略,将不得不面临几年后内燃机禁售的直接挑战,而转型生产电动机又面临
近三十年来,中国医药产业飞速发展,由过去的缺医少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制药基地,基本满足了中国国内市场的药品需求。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欧、美、
本文拟探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对人体下肢相应关节参数与肌肉运动学、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变化,进而为优化其结构、提高其系统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采集受试者的行走数据,以
风险分担是PPP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在梳理了国内外PPP模式风险分担方面的文献后,提出了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并以北京轨道交通4号线、14号线、16号线为范本,分析了轨道交通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