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归因分析——以昆明团结镇M村苹果种植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指出了农业生产方式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深层矛盾。近年来屡见不鲜的食品安全危机也引起消费者对常规食物生产与供给体系的不信任。一味追求效率和产量的生产方式不断受到挑战和质疑,生产者试图通过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升级化解当前的危机。本研究是在对现代农业反思基础上的探索性研究,通过对M村苹果种植户的深入访谈,笔者试图运用“行动归因”概念框架,从生产认知、外部环境以及个人行为能力三方面分析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  首先,研究发现M村农户生产认知对“绿色”生产行为的作用源于农户对化学农业威胁的“自保反馈”。政府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起到重要铺垫作用,市场要素决定了“绿色”生产行为是一种面临消费端升级的“被动行为”。个人能力决定了农户是否敢于冒险渡过土壤有机质改良的“煎熬期”。同时笔者指出“观光采摘”特色农业作为当地“绿色”生产方式长期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发挥了“准共享农场”优势,这种优势还表现在农户主动通过生产端去改良消费端,从这点上看,当地“绿色”生产行为也可以是“主动型”,这是一种对倒逼农业的反抗。  其次,笔者通过经验研究围绕农民社会理性、经济理性、以及生存伦理进行对话。简而言之,当地农民理性是一种综合型,已经无法用单一理性范畴去解释概括。在其“自保逻辑”中隐藏着生存伦理,在其“绿色”生产实践中又有“成本最优”的利益计算。同时,农民在过程与结果期望上,又表现出对社会、生活、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的强烈渴望。  最后,笔者指出“绿色”生产行为的推进面临政府与农户双重困境,并据此提出了经济扶持分摊风险,引导宣传改善农户心理压力,农户的再度组织化以及乡村共同体重建。
其他文献
自中共十八大会议提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来,我国大城市建设日渐完善,中小城镇和乡村建设逐步深入的关键时期,各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成为我国小
学位
埃马纽埃尔·库普-卡罗米里斯(Emmanuel Coupe-Kalomiris)  埃马纽埃尔·库普-卡罗米里斯(Emmanuel Coupe-Kalomiris)1974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后来到了希腊并在此对摄影产生兴趣。他的主要拍摄内容是自然风景。  2014年,埃马纽埃尔·库普-卡罗米里斯的航拍作品入围索尼世界摄影奖专业组(风景)。此外,埃马纽埃尔·库普-卡罗米里斯的摄影作品还见诸于欧美许多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现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形式,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了它作为社会组织的强大的经济功能,克服了家庭经营
本文的“新阶段”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时间段。新阶段,由于党情、国情、世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精神懈怠的危险更加尖锐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中国社会进入快速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的一个最为声势浩大的现象就是农民进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农业就业人口不断减少。最初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