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通过文献、临床及实验三个环节探讨了清毒片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 mRNA)反义核酸对急性白血病的影响,以期获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途径。 1 文献研究 1.1 目的: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 方法:通过复习文献,分析总结了端粒酶、hTERT、反义核酸与急性白血病关系及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作用机理。 1.3 结果: 1.3.1 端粒酶的激活是恶性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hTERT是调节端粒酶活性高低的限速决定因子;急性白血病及其细胞株存在端粒酶活性和hTERT mRNA的高表达情况。抑制端粒酶活性可作为抗白血病的新途径。 1.3.2 反义核酸可与目的基因的特定序列相结合,抑制、封闭或破坏靶基因,干扰遗传信息从核酸向蛋白质的传递。以hTERT mRNA为靶点的反义核酸可抑制端粒酶活性。 1.3.3 中医药在诱导凋亡、诱导分化、逆转耐药、介导免疫调节及调控基因表达等方面发挥抗急性白血病的作用。 1.4 结论:中药和反义核酸均能调控基因表达,故理论上中药同hTERT mRNA反义核酸联合应用有可能得到抗白血病的协同效应。 2 临床研究 2.1 第一节: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医证型与hTERT mRNA表达关系的研究 2.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hTERT mRNA表达的中医本质,为寻找合理的中药干预hTERT mRNA表达提供理论依据。 2.1.2 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了29例不同证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TERT mRNA表达的异同,以20例正常人作对照。 2.1.3 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hTERT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与正常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急性白血病患者中以毒热炽盛型hTERT mRNA表达量最高,各中医证型hTERT mRNA表达量由小到大依次为瘀血痰结型<气阴两虚型<毒热炽盛型。毒热炽盛型和瘀血痰结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热炽盛型与气阴两虚型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与瘀血痰结型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4 结论:与虚、瘀、痰等因素相比,毒可能与hTERT最具有相关性,即hT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