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量词“过”和“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对于汉语量词的研究已十分丰富,大多是从量词的分类、量词短语结构、某类或某个量词的产生及历时发展等角度进行研究。对动量词的研究是近代兴起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动量词的起源和分类。近年来开始逐渐重视动量词与动词的搭配及语义分析等方面。本文通过古代文献资料和文学作品,总结吸纳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历时的角度分析“过”和“次”的产生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两个词的语法分析,研究“次”取代“过”的必然性。最后结合对外汉语中“次”的教学,分析容易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四章:第一章,动量词系统简介。对动量词的产生时间和分类做一个综述。第一节通过古代文献和现代的研究成果对汉语动量词的产生时间做一个分析。第二节简介各家对动量词的不同分类方法。第二章,“过”的历史根源研究。第一节分析“过”由动词虚化为动量词的整个过程。动量词“过”最初是由动词“过”虚化而来,其意义也相应地从动词义“度过”、“经过”虚化为表示经过、度过的次数。第二节分析的是动量词“过”的发展及消亡。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过”已经成为在各类文献资料中最常见的通用动量词,几乎可以与各类动词相结合。“过”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汉语动量词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面貌。经过了南北朝的兴盛,唐代“过”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呈现出萎缩的趋势,直到最终消亡第三章,“次”的历史根源研究。第一节分析“次”的产生及成熟。“次”在南北朝时期萌芽,当时仅仅为一种痕迹,还没有成为一种现象。在唐朝时期仍然发展缓慢,在《全唐诗》中仅有3例,大量出现并使用应在宋代之后。第二节分析的是“次”取代“过”的过程及“次”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次”取代“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量文献和文学作品表明,随着“回”、“度”等量词在唐代对“过”造成冲击,导致“过”的使用率大大降低,最终被“次”在元代完全取代并一直沿用至今。在现代汉语量词体系中,“次”作为一个通用量词被人们广泛使用。第四章,“次”取代“过”的必然性及对外汉语中“次”的教学。第一节是对“过”和“次”进行语法特征分析,由此分析“次”代替“过”的必然性。“过”和“次”不仅有相同的地方,“次”更具备优于“过”、更适合语言发展要求和交际需要的方面,因此才能完全取代“过”并一直沿用至今。第二节是对外汉语中“次”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由于“次”是通用动量词,对动词的选择限制小,大部分学习者都会出现“次”化现象。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加注意。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牵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将197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94例采用仰卧硬板床、牵引、骨折部位垫厚枕、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病变级别HPV检测率的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1200例妇科门诊患者HPV检出情况及不同病变级别HP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直接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焦点。中医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有多靶点、多环节综合调控的优势,其作用机制涉及
本研究由三个试验组成,研究了玉米青贮与花生秧三种不同配比对花生秧营养成分瘤胃降解、奶牛瘤胃发酵、中产奶牛生产性能、氮素代谢及血液指标等的影响。本研究中三种日粮(A、B
以自主开发的网络环境下英语交互式学习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6.0,调查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交互式学习水平对学习效果的预测力,对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CFA
随着社会经济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己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信息技术的介入亦显得势在必行。
肱骨外上髁炎、肱骨远端骨折、桡骨头骨折、肘关节复杂不稳定、肱二头肌肌腱远端止点损伤等是肘关节常见损伤,笔者从损伤机制、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等几个方面对肘部损伤
改革开放30多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推动农民增收的科技贡献度越来越高,但计划经济体制所造就的城乡二元经济格局截至目前并没有根本
非洲作为最贫困的大陆,大部分儿童在身体健康与卫生上处于危险边缘。同时,全球学前教育44%的毛入学率数据表明,全球仍有很多儿童被排斥在学前教育大门之外,而大部分非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