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ymz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众多研究的基础,地震层析成像技术(Seismic Tomography)可以获得地球内部速度结构的空间分布。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和地震精定位方法可以研究地震活动性,发震构造以及孕震机制等问题。论文通过对主动源观测台网的40个短周期台站和甘肃省数字地震台网14个宽频带固定台站记录的2014年7月—2018年7月共4年的原始波形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形成EVT格式的地震事件文件,结合固定台站2014年7月—2019年7月的震相数据报告,利用MSDP测震分析软件,使用单纯型定位方法,对天然地震事件进行初始定位,识别的震相有Pg、Sg、Pn、Sn、PmP、SmS等。甘肃省正式地震目录中现存地震数目为6077个,震相数目91223条,经过人工识别整理数据,最终得到地震观测报告地震数目6224个,震相数目158589。利用双差定位方法进行了重定位,并整理形成地震观测报告,获得约87%的地震重定位。重定位结果显示,均方根残差由原来的0.25s降为0.07s,定位精度有所提高,得到了祁连山地区更加准确的震源参数和震中分布图。重新定位的地震震中分布都呈现更加明确的成簇或者成片的特征,展现出研究区域内地震活动与活动构造之间的密切关系。震源深度集中在0—25Km,表明祁连山地区发震层较浅,厚度较薄。根据重定位结果,合并没有进行重定位的部分原始数据,生成满足地震层析成像的数据格式文件。利用GABWIT地震层析成像软件,选择遗传算法进行反演计算,获得了祁连山地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论文空间几何分辨率达到30Km?30Km?5Km,高于前人在该区研究的分辨率(39Km?39Km?5Km),提高了精度。结合检测板测试结果,25Km深度以下,由于Pn、Sn以及反射波震相数目较少,导致检测板分辨率较低,降低了信度,论文主要讨论0—25Km范围。层析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地震沿NW—SE向空间分布,基本与区域内大的断裂走向一致。结晶基底深度较为一致,大约为7Km,祁连山褶皱带基底凹陷,阿拉善地块相对平稳,变化不大。上地壳底界面有起伏,可能与构造有关,该层地震分布较多。浅层速度与地表主要断裂构造带分布和地质构造特征具有一定对应关系。低速区多位于地形上为盆地或者山谷凹陷的区域,高速区对应地形上为盆地边缘或与山地交汇的位置。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并向北推挤作用持续至今,一直影响着祁连山地区,导致祁连山区域内板内构造复杂,变形剧烈,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地震活动在高速异常区域及高低速过渡区域内比较活跃,分布较多,说明地壳速度结构分布和地震活动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为以后该区域地震危险性判断和地震趋势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ERP系统的推广使用有助于促进企业各项业务开展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某国有地产企业逐步建成了多项业务ERP系统,通过
采用电纺丝法制备了20%氧化铒稳定氧化铋(ESB)纳米纤维电解质材料,并利用XRD,SEM,电化学工作站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导率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不掺杂稀土离子时,只
为了减少白色环境污染,2008年国务院出台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限塑令"。政策实行至今9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执行力度和效果上仍未能达到政策制定的预期目标。究其
<正>光现象是苏科版物理继声现象、热现象以后紧接着学习的内容,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由于8年级的孩子年龄在13、14岁,他们大多对身边的事物比较好奇,尤其对光现
<正>股权继承公证实务中,关于继承客体的表述,行业中通行的做法主要是,一是将继承客体仅表述为股权,二是将继承客体仅表述为股东资格。但实际上,不论是将继承客体仅表述为股
<正>一段催人泪下的历史、一曲气吞山河的壮歌、一份至死不渝的忠诚、一种铮铮傲骨的气节,这就是汉朝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双所留给我们的最好的民族文化内涵和
股权激励对中国企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但是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成功实施股权激励的可谓风毛麟角,原因何在?
<正>2018年8月,朗诗·中国ESG景气指数省级指数排名前10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南省、辽宁省、河北省(图9)。除江苏
会议
在联合创业投资中往往存在着跟随型创业投资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严重影响双方的投资成效,进而引发信任危机.为防范跟随型创业投资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构建了双方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有了新的要求,这一现实情况的变化,就要求我国教育界必须要调整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积极立足于时代的新变化,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本文所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