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的毒性报道不断增多。中药引起的肝损伤为药物性肝损伤的四大常见原因之一。实验目的:分别观察中药活性抗癌成分斑蝥酸钠、没食子酸、熊果酸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影响,为寻找有效的减毒增效拮抗剂提供线索。实验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这三种抗癌活性成分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倒置显微镜、荧光染色、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吉姆萨染色检测细胞微核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用药组细胞内蛋白表达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0.625μg/ml组、1.25μg/ml组、2.5μg/ml组斑蝥酸钠作用24h,对LO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为9.1%、17.1%、23.9%;对SMMC-7721的抑制率分别为11.2%、23.5%、30.7%。荧光显微镜下0.625μg/ml组无明显改变,1.25、2.5μg/ml组LO2出现细胞染色体的断裂;吉姆萨染色后在光镜下计数0.625μg/ml组无明显改变,1.25μg/ml组微核率为46.0‰、2.5μg/ml组为52.2‰;0.625μg/ml组凋亡率为5.08%,1.25μg/ml为16.31%,2.5μg/ml组为21.86%,呈剂量依赖关系;电镜证实2.5μg/ml组出现细胞皱缩、表面微绒毛减少,线粒体肿胀、脊断裂,细胞内空泡增多,细胞核固缩碎裂,呈凋亡特征性改变。1.25ug/ml和2.5ug/ml组Caspase-3、Bcl-2含量下降,Bax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NFkb也有所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熊果酸作用24h,12.5μmol/L组、25μmol/L、50μmol/L组对LO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为5.4%,21.4%,49.8%,对SMMC-7721的抑制率分别为17.6%、36.1%、60.9%。荧光显微镜下50μmol/L组出现细胞核浓缩,亮度增高,形成弯月状,偏向细胞一侧,甚至出现细胞碎片及凋亡小体。流式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为48.76%。没食子酸作用24h,各剂量组均对LO2和SMMC-7721细胞显示出增殖抑制作用,但是到72h后,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超过了对LO2细胞的增殖抑制。没食子酸作用24h后100μmol/L组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凋亡率为12.53%,Caspase-3和P53的表达升高。实验结论:斑蝥酸钠、熊果酸和没食子酸对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斑蝥酸钠对正常肝细胞的抑制低于对肝癌细胞的抑制;在中剂量时可引起正常肝细胞增殖抑制、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和细胞的凋亡;斑蝥酸钠引起的细胞凋亡,可能与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的改变有关。熊果酸对正常肝细胞的抑制低于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熊果酸在25μmol/L时即可引起正常肝细胞增殖抑制,50μmol/L时不仅抑制肝细胞的增殖,还可以引细胞的凋亡;熊果酸引起的细胞凋亡,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的改变有关。没食子酸给药给药72h后对对肝癌细胞的抑制才超过正常肝细胞的抑制;没食子酸100μmol/L时引起人正常肝细胞凋亡,考虑和P53及Caspase-3蛋白的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