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特征检测的变形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系统的实际需求不断增加,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作为智能人机接口技术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模式识别领域的重要分支,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已发表的众多研究成果中,基于统计模型的样本学习方法,如Adaboost方法等,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本文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广东省科学中心展馆项目子项,项目编号为“SS404-魔镜-D21”。本文从工程实践的角度阐述了一套基于自动识别人脸特征的人脸图像变形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该系统采用基于Haar特征的分类器,识别正面人脸,继而自动检测匹配信息,利用基于线段匹配的图像域变形(Field Morphing)算法实现人脸图像向特定动物图像的变形过程。图像变形(Image Morphing)是指把源图像以一种自然流畅的、戏剧性的、超现实的方式“扭曲”到目标图像的过程,在渐变的过程中,中间状态既具备源图像的特征,又具备目标图像的特征。传统变形算法主要针对整幅图像进行运算,同时要求必须由操作者手动选定匹配的信息(点、线段等),进而实现变形过程。本文所述的系统在设计上进行了诸多改进,首先,我们自行设计并实现了抠像算法,突出了正面图像的前景区域,使得系统的整体视觉效果大大增强;其次,我们采用精确的边缘检测技术及后期处理求出正面图像的外围轮廓,自行设计与目标动物图像外围轮廓信息相匹配的算法,通过多边形对外围轮廓进行模拟,这一改进使得变形过程更加自然、流畅,同时也加快了变形算法的运算速度,大大提升系统的实时表现力;同时系统还采用准确的人脸及五官检测技术,对输入近似正面图像自动检测出图像变形算法所必需的内部匹配信息,克服了传统变形算法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这一缺陷,整个系统能够自动运行,呈现出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支撑该系统功能的两大核心技术—人脸及五官检测、图像变形技术展开说明,从实践的角度,论述了相关技术的实现过程,具备较好的实践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它不仅能使通信系统的容量成倍增加,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还能极大的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抗衰落性能。
立体显示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显示技术,是显示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工业、医疗和娱乐消费等领域,立体显示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军事上,具有立体显示效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允许运营商使用新的、更宽的频谱,以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基于全IP扁平的网络架构作为3G网络的补充。目前,LTE无线链路性能已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业务的发展,以及手机、IPAD等多媒体终端的普及,视频点播、视频分享网站、网络电视等各种多媒体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而多媒体视频的版权保护和内容安全问
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数据速率的需求越来越高,运营商们通过在宏小区中部署家庭基站来满足人们的速率需求。但是,当宏小区和其覆盖范围内的家庭小区工作在相同的频段
论文是对应用于IPTV机顶盒的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的研究与设计,提出了播放器软件的设计方案并利用C语言来实现,设计完成后的播放器软件能够支持 MPEG-1、MPEG-2、MPEG-4 的解码
本文从数通设备发展概况及分类开始,对于软件测试发展及分类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对自动化测试相关情况进行了讲解。通过对比,阐述了自动化测试的优点,并结合多主控条件下的分布式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