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形态反映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杭州市的城市内部形态研究,整理出城市发展脉络及影响因素,对今后杭州市区域规划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基于遥感影像数据、交通街道图以及社会基础数据,利用景观指数法和空间句法研究了杭州土地利用分布以及街道网络分布,分别探究杭州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街道网络交通格局的演变。随后本文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人口、经济、交通以及政策因素对城市内部形态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研究发现,90年代以来,杭州城市内部形态变化较大,尤其是21世纪前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规模、破碎度、集聚度变化幅度都较大。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加,耕地、林地和水体规模不断减小;建设用地与耕地破碎度较高;建设用地集聚度不断上升,耕地集聚度下降。21世纪前后杭州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城市扩张速度加快。杭州街道网络由“西湖—东城”结构向南北方向发展,随后以主城为核心团块发展,最后形成组团式拥江发展的模式。内部街道网络的集聚度、城市整体核心集聚力下降;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性减弱;公共性增强,交通便捷性不断提高。城市形态演变影响因素多样。其中,人口、经济、交通和政策因素起重要作用。人口增长推动着城市扩张;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用地以及基础道路建设的发展;交通因素牵引着城市发展的方向;政策因素对城市发展方向与城市形态演变起宏观调控作用。针对这四个影响因素,本文提出杭州在今后发展中的相关政策建议:注重以人才政策吸引人口集聚;促进外资流动与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交通建设,打造综合交通门户枢纽;合理推动“大都市区”与“撤县(市)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