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与社会变迁——从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到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gu77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以下简称乡建院)及改组后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川教院)是存在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重庆地区的高等学校,它很有特殊性,在社会转型时期诞生并发展,尤其饱尝了战争的沧桑。随着社会转型的完成,川教院也完成了赋予它的历史使命,而后改建为西南师范学院和西南农学院。本文以西部高校乡建院和川教院为个案,选择区域性角度进行分析,从高等学校与社会变迁互动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本文由绪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绪言简要介绍了选题与研究思路、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 正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论述了社会变革进程中乡建院和川教院的演变,乡建院的建立及其改组为川教院是社会变革的结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一大批知识分子认为农村贫穷愚昧是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要救中国就必须振兴农村。乡建运动的热潮席卷到了四川,在地方政府和四川军阀的支持下乡建院得以建立,而川教院则是中央与地方互动的结果。乡建院本身经费缺乏,部分课程无法开展,中央势力入川后,四川半独立状态被打破,四川军阀更不愿为乡建院投入经费,致使学校面临停办的困难,经过师生的努力,加之抗战爆发,急需大量教育人才,乡建院得以改组为川教院。抗战胜利后,川教院师生积极为把学校改为陪都大学而奔走,终因国民政府的垮台而告终。 第二部分论述了社会变迁背景下乡建院和川教院内部的建设和改革,乡建院和川教院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了积极的建设与改革。乡建院建校后以乡村建设为宗旨,由开始的两个系发展到四个系,乡建院改组为川教院后规模逐渐扩大,根据社会的需要几次调整办学宗旨,增设相关系科,开设相应课程。同时,由于时局动荡,乡建院和川教院也面临诸多困难。 第三部分论述了乡建院和川教院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和作用。乡建院和川教院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对社会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促进了四川地区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普遍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素质;促进了四川地区经济的发展,改良了作物、牲畜品种和农业技术,并向农民推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抗战时期围绕抗战开展工作,并深入农村宣传抗战,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解放战争中为反对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多次示威游行,为推动民主进程,促进国民政府的垮台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文章进行了简要总结。
其他文献
潍坊地区从历史上到现在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区,其农业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建国初期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贸工农一体化、九十年代的经济大合唱,到
《秋日凝翠岭》作者:程岱点评老师:刘晓凯这幅作品很有气势,山体浑圆,笔墨苍老,近景是一丛长满红叶的树,房屋在中近景,满山的红叶,点明了秋日这一主题。山是静止的,瀑布是动
通过清除井筒泥浆污染和滤砂网的泥浆堵塞,英国北海中部的4口油井得到增产.Marnock 油田以前从未进行过无钻机大型修井作业.原文详细介绍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设计方案、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近年来,“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这句话经常会在报纸和杂志上出现,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普通人都相信这个事实。目前世界上有85个国家把英语作为母语或通用语,另外有超过100个国家把
本文对全球石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重点对EOR增产水平及其相关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热采、注气驱、化学驱和其他方法做了介绍.北美
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后,衰竭地层的钻井、完井和修井作业有所增加.接近正常压力地层要维持井眼稳定,衰竭地层需要承受非常高的过平衡压力--经常超过1000 lb/in2.因此,诸如压
设计底部钻具组合时,设计者必须选择接头的类型和接头是否使用应力减轻槽.通过对比NC56和6 5/8REG API接头的疲劳寿命,比较了两种接头的优劣性.对三种普通的公螺纹应力减轻槽
注水泥套封井完井时使用聚能弹射孔会对地层造成损害,从而大大降低生产率.通常,都会采用负压射孔以便把破碎岩石和弹片从孔道中运移出来.一旦弹片穿透岩层就会有一股瞬时波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