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以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质的两个论断为进路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90107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质的两个论断——“人是理性的动物”与“人是政治的动物”为进路通向其对“幸福”的系统回答——幸福是什么、幸福如何获得、幸福何以可能。当亚里士多德说“沉思是最幸福的生活”、“城邦中自足而至善的生活是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便是“沉思活动的幸福”与“城邦生活的幸福”这两种幸福之间的关系。在深入分析“人的本质”的两个论断、“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好人”与“好公民”的关系基础上,两种“幸福”的关系得到了说明:“幸福是灵魂的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成为联结二者的纽节,其内在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理解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结合。   亚里士多德自觉地将“幸福”作为其伦理学体系的根本问题加以探讨,“幸福”乃是生命意识的自觉要求。
其他文献
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的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皮质肾单位较髓质肾单位多,在大小上无明显差异;输尿管管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膀胱壁包括
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工具理性扩张,价值理性失落,宗教信仰缺失,人被禁锢于理性的“铁笼”之中,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危机。为探索现代资
本文通过考察诗哲之争的源头以挖掘“苏格拉底攻击诗人”的文化根源。作为西方文化重要论争事件的“苏格拉底之死”,其本质是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哲学思维、理性思维挑战以荷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核心内容,民本之理念渊源于夏商周三代之圣王治国安天下的政策和责任自觉,“民本思想”自源生之日起便具涵一种崇高的责任意识,而将民本思想发